對中國近代史有興趣的讀者,應該讀過陶德曼(Oskar Paul Trautmann)這位德國駐華大使的歷史,他曾擔任中日戰爭調停人而名噪一時。陶氏熱愛中華文化,認識了多位國畫大師,他收集了百多幅國畫帶回德國,部分藏品在戰爭期間散失,餘下的由其後人珍藏,其中10幅交由香港蘇富比拍賣行於下月拍賣。
代表德國 調停中日戰爭
「陶德曼調停」是中國近代史重要事件。1937年10月,已入侵中國的日軍採取「軟硬兼施」策略,透過日本駐德大使向德國表示願與中國直接談判,希望德國從中斡旋,德國為了自身利益答應日本要求,指派了時任駐華大使陶德曼擔任調停人,陶德曼這位和平使者認真斡旋,把中日兩國的「和戰」條件交到對方手上。
12月2日,蔣介石會見了陶德曼,感謝德國為調停中日戰爭所進行的努力。然而,當南京淪陷、日本在北平成立「華北臨時政府」後,日本修改了原來的條件,獅子開大口,提出更苛刻的要求,國民政府拒絕,談判中斷,陶德曼停止斡旋。1938年8月中日戰爭全面爆發,陶德曼返回德國。歷史沒有如果,但如果陶德曼當年調停成功,歷史便會不一樣。
駐華期間 積極推動交流
陶德曼駐華期間積極推動中德文化交流,他與當時中國多位藝術家有來往,包括徐悲鴻、齊白石、張大千等國畫大師。陶德曼收藏中國書畫超過150幅,大多得自畫家或購自畫展。蘇富比下月11日拍賣的徐悲鴻《古柏森然》,是徐悲鴻1934年送給陶德曼珍藏。
陶氏在他撰寫的《中國繪畫的蘊藏》特別提到此畫:「本人曾到徐悲鴻的南京畫室裏去過,看見地下堆積着畫過的廢紙極多,那就是他為我畫松(柏)的初稿,是在我收藏各畫中印象很生動的一幅。這一幅畫裏,表現着根深柢固的氣勢和神秘的力量,是在徐悲鴻以前中國畫裏很少見的。樹是仗着他的根固着於地,但是樹經百年,他的根更虬結有力,可以讓人一見,便想到樹有參天之勢。」(節錄自1937年《東方雜誌》34卷第10期)
陶德曼把徐悲鴻贈送的這幅畫帶返德國後,在他籌辦的四次畫展中皆有亮相,可見其重視程度。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