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安説路

中國人最重視「安」,經常説「請安」、「早安」、「午安」、「晩安」,生者祈求「安樂茶飯」,死者祈求「安詳離世」。如果問中國人一生何求,或許是安居樂業,做事心安理得,俯仰無愧,安心自在。

中國人重視內心的安樂,即孔子所說的「仁」。人不單重視自己的感受,也不忍看到別人的痛苦或難過,願意提供幫助,所以説「仁者安人」,仁者,愛也。有一次子路追問孔子「何謂仁?」孔子先答「修己以敬」,跟着答「修己」是為了「安人」再進一步就是「安百姓」,推己及人!

「安」是一個修煉的境界,《中庸》:「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五個階段,靜、定、安、慮、得!學習和思考都要心定神閒。現在的心理學家稱之為神馳(Flow )的心理狀態,全程投入,如有神助、心領神會!

仁即現代心理學學家所說的同理心(empathy)。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孔子說的「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到孟子説的「四善端」中所說「惻隱之心人皆有之」,不忍之心是與生俱來的,高等的動物如猴子、大象等如遇同伴受傷,牠們會奮力營救,如同伴死去,會痛苦悲鳴!

孟子繼承孔子,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傳統儒家思想就是仁以為本,要安天下百姓。北宋的大臣范仲淹説:「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到北宋的大儒張載說了擲地有聲的四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原來人的偉大,可以跨越古今,惠及世人,這就是「安身立命」了。

中國人最重視「安」,經常説「請安」、「早安」、「午安」、「晩安」,生者祈求「安樂茶飯」,死者祈求「安詳離世」、「安息長眠」。如果問中國人一生何求,或許是安居樂業、做事心安理得!俯仰無愧,安心自在。

大埔梁省德學校一帶的街道都以安字命名,安祥路、安慈路、安邦路、安埔路等。安祥路是一條種滿大樹的大道,近李福林體育館的一段也種了一排排的章樹,美不勝收,每次步過,都倍感輕鬆!

陳家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