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整合中間派的力量

中間派早已存在,而且該佔社會的多數;我們應先了解中間派在想甚麼,然後才可以根據他們的取向,制定中間派的政治路線。這樣才有條件把中間派團結起來,形成一股政治力量。
「存在先於本質」是存在主義者的主要理念。這和傳統的柏拉圖的想法很不一樣。柏拉圖認為:世上是先有抽象的理念,然後才有具體的存在。木匠是先在心目中有一張桌子的理念——一塊平面的板加四隻直立的腳,才可以動手去造一張桌子。因此,桌子的理念是桌子的本質,它先於存在,並決定存在的模式。
 

自然界存在先於本質

 
但在自然界,水的存在先於人對水的認識。先有水的存在,人才能逐漸認識水的本質。人在生活中看到水會變冰,亦會變水蒸氣。
 
看到水的存在有三種模式,才逐漸認識水和周遭存在的各種關係,然後才對水的本質有一定的認識。因此,存在應先於本質。
 
至於人自己,父母製造子女的時候,根本連造出來的是男是女也不知道,不可能是按一套理念去製造的。因此,人的存在並無預設價值。人先有存在,才有自我意識,才透過選擇,打造出今天的自己,是存在先於本質。
 

中間派早已存在

 
我之所以要與讀者談存在主義,是因為近期接觸到一些想在政治上行中間路線的政團,發覺他們想法很柏拉圖式。他們先在心目中有中間派的定義,然後決定誰可以加入中間派。而我則認為中間派早已存在,而且該佔社會的多數;我們應先了解中間派在想甚麼,然後才可以根據他們的取向,制定中間派的政治路線。這樣才有條件把中間派團結起來,形成一股政治力量。若是一些政治人物,先有一套自己的理念,然後要成員服膺這種理念,這只會令港人從兩端分化變成多端分化。
 
在正常的情況下,社會上大部分人都是中間派,只是處於兩端的少數派各自發功,不斷拉中間派加入他們的陣營,才令社會變成兩頭大中間小的畸形狀態。大家鬥個你死我活,社會沒法跨前一步。
 
要改變這個狀況,必須把泛民中與建制派中大部分較為溫和的分子分拆開來,重新融合成中間派。社會上有了一個像樣一點的中間派之後,市民就可以在沒有壓力下,選擇非黃非藍。這樣,中間派的力量才可以凝聚起來。有了中間派的存在,才談得上按照中間派的取態,制定出一條適合中間派的政治路線。
 

重新整合中間力量

 
要逐一界定社會上哪些人屬於中間派,並了解他們的取向,並不可能。比較可行的方法是透過他們的代表人物——立法會議員,進行象徵性的政治劃分。我們可以先把所有的立法會議員,按政治光譜排列好,然後削去兩端的20%,那剩下來的60%就可以視作為中間派。
 
最好當然是能夠把這60%的議員都爭取成為中間派的成員,在未做到這點之前,可以研究這批議員有甚麼共通點,有哪些可以共融的立場。只要可以私下接觸這些議員,他們就會放下黨性,露出人性。我們就可以按照他們的人性,制訂出一套適合大多數港人的政治路綫。
 
不過,香港的傳媒習慣對政治團體採取二分法,要麼把它們視作是泛民陣營的,要麼就把它們視作是建制陣營的。即使有些獨立的議員,他們本身沒有加入任何政黨,傳媒也會以二分法來對付他們,把他們分類,不容他們澄清。
 

不作政治表態的自由

 
這種二分法的價值標準對民間影響很大,尤其是在佔中期間。很多人都會有機會被邀請加入某一個陣營;若然表示不願意的話,就會被視作是敵對陣營的人,從此給人「dislike」,連朋友都沒法做下去。
 
對很多普通香港人來說,他們對處於這種境況已感到很煩厭。他們不想把社會上所發生的每一件事情都大是大非化,被人拿來上綱上綫,要人人表態。連公開試成績考得好一些,在接受傳媒訪問時,也被問及政治取態問題。這種發展,已與文革時期相近。
 
香港是自由社會,生活在自由社會的最大好處是可以不必作政治表態,非要加入某一個陣營不可。但現在你若是說了一些某些人不愛聽的說話,就會被懷疑是否受到政治壓力,所說的話是否已作自我審查。其實這種做法,已變成是言論審查,對不同的意見形成壓力。
 

自由社會應和而不同

 
在自由社會,本應你有你意見,我有我意見。這個人的選擇,屬偏好問題,不一定與對錯有關,為何一定要大是大非化?
 
這是大部分社會上的中間派的取態。他們想過普通人的生活,不想加入政治鬥爭。他們不知道鬥爭能否為他們帶來更美好的將來,只知道鬥爭會立即破壞眼前的安穩。他們抗拒加盟,不想表態,更不願意參戰。因為這樣做只會成為政治勢力的籌碼,自己則成了炮灰,白白作犧牲。這並非純是為了自己着想,而是他們擔心,如此鬥爭下去,社會將永無寧日;不但無法作新的建設,連既有積累亦會很快流失。今後只會一蟹不如一蟹。
 
一般群眾中有這樣的想法很正常,不能視之為思想落後。可能是因為我曾多次在這個專欄裏表示過相類似的意見,我曾在不同的場合遇到一些原先不認識的人,表示認同我這方面的看法。他們的訴求很簡單,就是希望有人為他們提供一個環境,讓他們可以在不受壓力的環境下,選擇不加盟、不表態、不參戰。他們希望香港有政治團體,可以反映他們這種取態。
 

總會有人代表中間派

 
有人或者會認為,這樣的政治訴求太被動,太缺乏作為,很難作為一個政黨的綱領,所以不容易有政黨可以代表這批人的利益。但我相信這批人的數目不少,他們手中有選票,一定會有政治人物看中他們手中的選票。
 
代表他們的政黨可稱為保守黨。英國的保守黨在開始的時候也是保皇黨,盡量避免冒進,不想英國被捲進世界的革命潮流。事實證明,英國選擇行這條保守路線,為英國帶來的是利多於弊。
 
原刊於《am730》,獲作者授權轉載。

 

施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