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本文另一作者林庭瑋為香港科技大學中藥研究中心研究員
張仲景是我國歷史上是偉大的醫學家之一(見圖一),更有「醫聖」的稱號。他生於東漢時代,其著作《傷寒雜病論》,理論體系完整,診治內容豐富,對後世中醫學發展影響深遠,因此歷代醫者視為經典而備受推崇。在《傷寒雜病論》中,張仲景對治法的運用、處方用藥,用藥配伍上皆可體現他在臨證治療過程中對治療原則的嚴謹與卓著。他所創的理、法、方、藥,被奉為圭臬,而他書中所應用的對藥高達147對,至今仍有效地指導着臨床實踐。張仲景對棗尤其情有獨鍾,在金匱要略一書中262條方中,以大棗、棗膏、酸棗仁入藥多達40條 ,而大棗用量更可高達百枚。《傷寒論》中113方,其中65條用上了大棗。 (見圖一)
張仲景常用的藥對
中藥藥對意指由兩種或以上藥物組成,是一種中藥的特殊配伍方法。藥對的配伍有助提高藥物的原有功效,而張仲景的配伍方法並非任意把兩種或兩種以上同類藥物拼湊而成,而是依據疾病的病位、病性病勢、病程,結合藥物的性味、歸經、功能,經過思量後刻意選配,務求達至相互促成、取長補短以合乎病情需要,增強療效,藥到病除。其中「甘草、生薑、大棗」(見圖二)是張仲景最常用的藥對之一,此藥對有調和營衛的功效,可補脾胃,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所致的各種病症症。書內超過40方都建基於此藥對。由此可見,保胃氣的原則是張仲景治病的基本法則。
張仲景的胃氣觀
胃氣觀貫穿《傷寒雜病論》全書,胃氣的強弱,對於疾病的發生、發展及預防都有密切的關係。人以胃氣為本,脾胃居於中焦,因此也有「胃為五臟六腑之海」之說,不論任何臟腑有病,皆可治中焦、顧脾胃而惠自身。再者,脾胃主四肢、主肌肉。實四肢者,清陽也,充肌膚者衛氣也,此即所謂行肌表、御外邪之正氣。正氣盛則邪不入,而正氣之足賴於水谷之精氣,精氣之盈衰又取決於脾胃功能之強弱。因此,雖病外感也需顧胃氣。同時,質有內服藥物必先入胃,經脾胃的受納、吸收、轉送、輸布而達病所,若胃氣虛衰,雖良藥而不受,或逆而吐之,或下而瀉之,病安能治?故不論表裏虛實寒熱,亦不問脾胃是否有疾,皆當以保胃氣為要,因此張仲景特別注重保胃氣,更以此警視後人在醫治過程中,首重保胃氣,不能因病虛而過用滋補膩滯脾胃,不能因病熱而過用寒涼損傷胃陽,不能因病寒而過用溫燥耗傷胃陰,對後世的脾胃學派形成極大的影響,而且有效地指導臨床。
藥對「甘草、生薑、大棗」有調和營衛的功效
張仲景保護胃氣的學術思想,除可從理、法、方藥諸方面體現外,也可見於服藥方法。《黃帝內經》曰:「營出中焦,衛出上焦是矣;衛為陽,不足者益之必以辛。營為陰,不足者補之必以甘。」辛甘相合,脾胃健而營衛通,故此藥對中薑、棗相配,既可緩和其辛散之性,也可防止補氣過壅之偏,兩者取其一氣一血、一補一散、一營一衛之功。又曰:「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健脾者,必以甘為主,甘草、大棗並用可增加補脾益氣之功效。甘草配大棗,而甘草皆用炙而不用生,可見是取其補氣而不是用其瀉火。甘草、大棗性味甘平,皆入脾胃二經,有補益脾胃,和緩藥性的功效。甘草偏重益氣,大棗偏重養血,臨床上多是用於治療虛弱性疾病的輔助藥物,而《傷寒雜病論》不但將其用為輔助藥,而且也用為主藥;不但用於虛證,也用於實證;同時表、裏、寒、熱皆用之。表證用之,在於扶正祛邪;裏證用之,在於甘緩和中;虛證用之,在乎健脾益氣;實證用之,在於攻防傷正;寒熱用之,在於調和藥性。用處雖多,但目的不在乎是顧護胃氣。由此可見,張仲景善用甘草、生薑、大棗正體現了保胃氣的觀點。
中藥現代化研究
現代實驗研究顯示此藥對除了傳統調和營衛的功效外,還有補血、抗氧化、保護神經作用等功用。實驗的測試選用了三個出自不同年代、不同功效的中藥複方,當中包括桂枝湯、內補當歸建中湯以及棗湯,希望從中證明張仲景的保胃氣治百病的觀點。
桂枝湯、內補當歸建中湯及棗湯的化學成份檢測及標準化
桂枝湯、內補當歸建中湯、棗湯均建基於「甘草、生薑、大棗」這藥對組合。內補當歸建中湯出自唐代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有溫補氣血,緩急止痛的作用。桂枝湯出自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可治外感風寒表虛證。;而棗湯出自宋代陳師承等人所着的《太平聖惠和劑局方》。當中最簡單的棗湯只包含上述的藥對組合。內補當歸建中湯當中另外加上當歸、白芍、桂枝;桂枝湯則多上白芍、桂枝。此三個湯劑形成一個加減方劑的組合。為了確保實驗數據的精確性及重複性,首先三個複方湯劑均進行精密的化學成份檢測,合格的湯劑將會進行一系列的細胞生物學測試。
三個中藥複方湯劑對血液營養的影響
促紅細胞生成素是一種糖蛋白激素調節紅細胞生成紅血細胞的生產。在缺氧環境下,低氧濃度會觸發促紅細胞生成素的分泌,從而增加紅血球細胞產生。結果顯示,三個湯劑均有助身體製造促紅細胞生成素以生成紅血細胞,當中以桂枝湯的效果最為顯著,在2毫克/毫升濃度下,效果可達致三倍,其次為內補當歸建中湯,效果達致2.5倍。
三個中藥複方湯劑的抗氧化作用
抗氧化是指減少高活性的自由基分子傷害體內細胞,並逐漸破壞組織和器官的功能,進而導致細胞老化。抗氧化物有助保護細胞成分例如脫氧核糖核酸、蛋白質和脂質,幫助細胞修復,細胞再生等,防止衰老。實驗結果顯示,三個複方均有保護細胞的作用,當中效果以棗湯成效最為顯著。在2毫克/毫升濃度下,細胞保護作用可達致60個百分比。桂枝湯及內補當歸建中湯則起了約40個百分比的保護作用。
每當受到自由基分子的攻擊時,抗氧化反應元件信號通路會被激活,調控製造抗氧化解毒酶的基因以增加細胞對氧化應激的抗性,達到清除自由基的目的。實驗結果顯示,三個湯劑均可激活抗氧化反應元件信號通路,當中以棗湯效果最為顯著。在4毫克/毫升濃度下,可提高達20倍。
由上述的實驗結果顯示,「甘草、生薑、大棗」這藥對除了傳統調和營衛的功用外,還有補血、抗氧化、保護神經等作用,足以證明張仲景「人以胃氣為本」、「保胃氣以治百病」的觀點理論有一定的根據及可信性。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此藥對可能會被發現有更多不同的功效,甚至能醫絕症,一切有待進一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