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時亨:量入為出提防結構性赤字

政府應該未雨綢繆,採取適當措施,避免香港日後要舉債渡日。
編按:本文根據馬時亨於2014年5月26日在KPMG午餐演講內容整理而成。
三、收入來源問題
但收入又如何呢?下圖是政府由1997年到2014年的收入。
資料來源: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報告
資料來源: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報告
大家可以看到,2002-03年,因為經濟不景氣,政府的稅收大受影響,而在同一時間,賣地收入亦大減,只有50多億港元,但最高峰時候曾達600多億,顯示賣地收入的波幅很大。我們稅收的最大部分是利得稅,另外就是薪俸稅,而印花稅及補地價亦佔相當份額。我們超過70%稅收是直接收入,沒有什麼間接稅。這對香港而言有其好處,因為這個模式有利營商,但太多依賴直接稅去應付開支亦會衍生不少問題。稅基狹窄是我們要面對的問題,我們又可以看一看政府收入來源的分布。
在2000年左右的時期,利得稅佔總收入約16%,到今天已是約28%了,顯示我們對利得稅愈見依賴。讀者可能會問,這有什麼問題?就如我之前所說,由於人口老化,薪俸稅(現時佔11%左右)會有下降的風險,那利得稅的風險在那裏呢?我們可以看看新加坡。新加坡稅率在香港回歸前後是26%,今天是17%,是很明顯的下調。香港的稅率則沒有什麼大變化,維持在16.5%,表示現在我們與新加坡在稅率上已差不多看齊。但除此之外,新加坡有自己的優勢,它的銷售稅(GST)在97-98年度佔總收入6%左右,今日已增長至佔17%,而新加坡更新增了博彩稅收入來源。新加坡對我們肯定是有威脅的,因為他們在財政上的彈性比我們大。試問在座的商界朋友,如果有一天新加坡宣布,將利得稅減至12%,我們在香港的700至800間公司會否有點心動?這是香港人要記住的:我們不會永遠在無競爭的環境中生存。
資料來源: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報告
資料來源: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報告
資料來源:Ministry of Finance, Singapore
資料來源:Ministry of Finance, Singapore
最後,我們很大部分的收入來自賣地,但地是會愈賣愈少的,而面對種種掣肘,香港現在很難再開發土地資源,而現在我們剩餘的「家當」已不是太多了。所以要反思的是,我們的稅基可能是過於狹窄。
四、經濟增長與稅收的關係
第四個不爭的事實就是,經濟表現是決定政府收入的關鍵因素,即是說經濟發展良好,政府收入就會隨之增加。
資料來源: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報告
資料來源: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報告
由上圖所見,經濟增長與政府收入的關係十分密切,但香港現已步入成熟經濟體的階段,我們在未來十至二十年可否重回高增長?七、八十年代的高增長已成過去,政府在小組報告內指出,我們現在有大約4%的GDP增長,但未來這個數未將會愈來愈低,這是參考其他成熟經濟體系的數字而得出的預計。大家可能不同意報告所說的比率,但我們必須明白的是香港作為成熟體系,增長率將會減慢(見下圖)。
資料來源: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報告
資料來源: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報告
當我們了解到以上四個不爭的事實後,我對特區政府的公共財政情況,有以下的結論:
坊間對於小組提出的財政展望及數據提出了不少質疑,是可以理解,因為過往數字的確很多時候都是錯的,但我必須要為政府「說句好話」。因為我在任的時候,數字也是錯的(全場笑)。但是,錯誤是一定會發生的,因為在一個像特區政府一樣的龐大機構,要處理三、四千億的預算案,涉及不同部門及不穩定的收入,所以預算與實際情況有異是近乎必然的。
現在的問題是不在於預算的誤差,而是要認清當前的事實,就是將來支出將會繼續攀升,但收入卻會受到威脅。在這個環境下,大家要想一想:我們應該如何做?我認同小組的結論,除非政府能及時、果斷及有效地着手處理問題,否則本港的公共財政狀況會在現有服務水平的情況下逐步轉差,而在服務水平增長的情況下會惡化得更快。特區政府目前享受的財政盈餘,極有可能在十年內逐漸消失。大家可能會說:「十年,時間還長。」但十年前我們開始做擴闊稅基的工程,一眨眼十年,到現在還是原地踏步,所以十年是可長可短,如果這樣下去,我們就要動用我們的儲備,所以政府應該未雨綢繆,採取適當措施,避免香港日後要舉債渡日。有人問我,舉債渡日有什麼問題?但我們不要忘記,香港不是一個國家,我們是一個經濟體系 ── 當我們出現財赤,港元可能會受到狙擊,我們的經濟會受到影響 ── 所以這不是簡單的一回事。
對公共財政的幾點建議
特區政府的財政管理不只影響在坐的各位,亦影響下一代的福祉及香港的持續發展,所以作為市民及學者,我對特區政府有以下幾個建議:
第一,我認為需要檢視人口政策及作出調整,以應付人口老化對稅收及競爭力的影響;
第二,在履行政府責任的同時,我們應本着應花則花的原則,亦可研究用者自付的制度,適當地減低財政的壓力;
第三,擴闊稅基,可以研究如可增加間接稅,避免內在及外在因素對稅收構成影響;
第四,在經濟方面,應該加強競爭力。最新競爭力排名又跌一級了,我們怎樣可以避免競爭力下跌呢?可以在經濟轉型方面下手,並在輸入專才及勞工方面作出配合。增加經濟動力,可以使稅收隨之上升,避免出現結構性赤字問題。
有關公共財政,希望大家盡一分力,喚起社會對於公共財政的關注,因為我必須強調,這不是我們一代的問題,而是關乎我們的下一代。
講者介紹:
馬時亨於香港出生和接受教育,1973 年取得香港大學文學士(榮譽)學位,主修經濟及歷史。歷任多所本地和海外銀行、金融及其他機構主要職位,包括美國大通銀行、加拿大皇家銀行、多美年證券行、摩根大通銀行、熊谷組和電訊盈科集團等,有豐富的財經金融事務經驗。 2002 年加入政府,任職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2007 年出任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2008 年 7 月因健康理由請辭。2008 年 10 月,獲委任為香港大學經濟金融學院名譽教授。2009年 7 月,獲委任為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國際諮詢委員會成員。現為中國農業銀行獨立非執行董事、華潤置地有限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加拿大赫斯基石油公司董事、和記港口管理非執行董事及中糧集團外部董事。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