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突破

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有許多亮點,最大的亮點之一就是把「發展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改革總目標。

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有許多亮點,因為它是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部署,每一個領域、每一個學科都可以從自己的角度從《決定》裏找到亮點。最大的亮點之一就是把「發展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改革總目標。

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重大意義

第一,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是一個全新的政治理念。

「治理」這個詞在漢語中很早就有了。早在春秋戰國的時候,荀子就使用了「治理」這個詞。但是日常生活當中講的「治理」和古人講的「治理」,跟十八屆三中全會講的國家「治理」,雖然是同一個單詞,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有一些學者說,「國家治理」這個概念自古有之,這是不對的。自古有的是術語、詞彙,不是概念,更不是理念。概念、理念和術語、詞彙是不同的。所以,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到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是一個重大的理念創新。

第二,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是馬克思主義國家理論的重要創新。

十八屆三中全會第一次提出「國家治理」。「國家統治」和「國家治理」也是兩個非常不同的概念。國家統治的實質是維護階級利益,國家治理則強調要維護公共利益。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講「國家統治」,但沒有講「國家治理」。儘管這樣,「國家治理」這個概念是對馬克思主義國家理論的重大創新。因為這符合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品質,而且同馬克思主義未來的政治思想完全脗合。

馬克思認為,到共產主義以後國家消亡了,這是馬克思的一個重要觀點。國家消亡之後,這個社會怎麼管理,社會公共秩序怎麼維持?其實馬克思講的國家消亡,只是指國家作為統治的角色隨着階級的消失而消亡,即國家作為一種政治統治工具的機器是要消亡的,並不是說共產主義就不要社會秩序。治理就是在國家消亡以後也是需要的。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提出國家治理的概念,也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創新。

執政方式由統治轉向治理

第三,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從革命黨轉向執政黨的重要理論標誌。

改革開放35年來,國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黨領導中國人民走上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從政治學的角度來看,我們黨正在從革命黨轉向執政黨。革命黨的邏輯主要是建立政權和鞏固政權。執政黨的邏輯主要是發展經濟,推進民主,不斷地為自己的長期執政奠定基礎。革命黨和執政黨在指導思想、執政方式、執政基礎等各個方面都是非常不一樣的。

如果我們比較一下改革開放前後我們黨的指導思想和執政方式,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們黨依然是領導力量,我們也一直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這個沒有變。但同樣是我們黨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過去和現在的變化有多大?過去什麼是馬克思主義?毛主席有一句語錄講馬克思主義,他說:「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千條萬條,歸根結柢就是一條,造反有理。」現在我們講和諧社會。列寧說,看一個人是不是馬克思主義,主要是看兩點,一個是你承認不承認階級鬥爭,第二個是你承認不承認無產階級專政。現在我們黨的報告裏階級鬥爭不提了,不提不等於否認階級鬥爭的存在,但至少不是作為重點來提了。黨的報告裏也不再出現無產階級專政,只有人民民主,這個變化非常大。指導思想發生了變化,執政方式也發生了變化。現在我們強調要依法執政、民主執政、科學執政。

我們過去認為共產黨執政是天經地義的。現在領導人開始講「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既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一勞永逸的」。必須把我們的工作做到讓群眾滿意,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這樣才能長期執政。革命黨向執政黨的轉變實際上是指導思想、執政理念和執政方式的轉變,從國家統治轉向國家治理,提出國家治理體系的現代化,就是一個重要標誌。

第四,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就是國家治理體系的現代化,實際上就是政治現代化。

現在有人將國家治理的現代化視同「第五個現代化」,這是對的。以前講工業、農業、國防、科技的現代化,這「四個現代化」其實都是器物層面的現代化,而不是制度層面的現代化。事實上,如果沒有制度層面的現代化,器物層面的現代化也很難向前推進。現在我們需要進行制度層面的現代化。國家治理的現代化,就是制度的現代化,也可以說是政治現代化。

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內涵就是國家制度的現代化,國家治理體系首先就是國家制度體系,制度就是政治上層建築。國家治理的現代化,就是政治現代化,而且這個現代化才是最重要的。政治現代化,對中華民族復興至關重要。

第五,從統治走向治理,是人類政治發展的普遍趨勢。

人類社會的發展是有規律的。在全球化背景下,作為國家統治的政府行為總的是愈來愈少,而治理的行為則愈來愈多。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話來說,國家將會逐漸消亡,按照當代政治學理論來講,就是統治愈來愈少,治理愈來愈多。一個國家如果要長治久安,必須建立一套現代國家治理體系,必須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改革發展的重要目標,這是我們國家長治久安的一個基礎,也是中華民族復興的必不可少的要素。

統治與治理的主要區別

從社會管理到社會治理,從國家統治到國家治理,是重要的理念創新和轉變。統治和治理有什麼區別呢?

一是權威主體不同。統治的權威是單一的,就是國家公共權力,在我們中國包括黨和政府,因為我們黨也是核心權力部門。而治理的主體可以是國家公共權力,也可以是社會組織、民間組織、企事業單位、基層社區組織、公民,換言之,治理的主體是多元的。原來我們講社會管理,現在講社會治理,按照字面的理解,社會管理就是政府對社會進行管控。但這麼多社會事務,政府一家肯定管不過來。廈門有一些社會治理做得很好,例如「美麗廈門,共同締造」,就是把居民、社會組織都動員起來,官民共同來治理社會。只有廣泛的公民參與,才能營造官民共治的格局。

二是權威性質不同。政府的行為帶有強制性,公民必須服從,不服從可以依法處理,國家就是合法壟斷暴力的工具。治理的行為可以是強制的,但經常不是強制的,是自願的,或者說大量是自願的。許多社會問題光靠強制解決不了。如果換一種手段,大家協商,兩廂情願,問題就可能解決了。

三是權威來源不同。政府權威的來源就是法律,法律沒有授權,政府是不可以作為的。治理的來源可以是法律,但大量是社會契約,不一定是國家法律。比如村規民約、自治章程,這些不是國家法律,但它們有約束力。按照社會契約對社會事務進行管理,這就叫作治理。

四是權力運行向度不同。統治和治理的運行方向不同。統治作為一種權力,運行的方向是自上而下的,簡單來說就是我命令你服從。治理的方向可以是自上而下的,但更多是平行的,要協商,大家商量著辦,雙方是平等的。比如我們現在宣導協商民主,但對協商民主就有兩種不同的理解。一種就是居高臨下地聽聽意見,這不是協商民主,至多是諮詢民主。協商民主是平等的,當我們在協商的時候,主體之間是平等的,都是為了推進國家民主法治,都是為了某一個地方的公共利益。前者屬於統治行為,後者就是治理行為。

五是作用範圍不同。治理的範圍要遠遠大於統治的範圍。統治的範圍就是政府權力能夠到達的地方,這就是它的範圍。而治理的範圍遠遠超越統治的範圍。比如在國際領域,要是政府的權力超過了國界,我們就說你是霸權。但是現在很多事務又需要各個國家來協作,特別是氣候變化,哪一個國家都很難改變這種現狀,只能靠全球各個國家共同努力。所以我們可以有全球治理,全球治理又是一個特別重要的概念。

對內也是這樣,有一些社會事務,政府不能干預,權力不能無所不及。尤其是經濟事務,市場經濟後企業是主體,只要企業不犯法,政府不能干預,要是干預了,企業就可以按照相關國家法律進行訴訟。但是企業內部需要治理,所以我們提倡公司治理,但不會說公司統治。總之,治理的範圍遠遠大於統治的範圍。

中國從馬克思主義的「造反有理」,演變成今日講求的依法執政。<br/>(亞新社圖片)
中國從馬克思主義的「造反有理」,演變成今日講求的依法執政。<br/>(亞新社圖片)

現代國家治理體系是什麼?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國家治理體系的現代化,也提出了國家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把它們合在一起叫作國家治理的現代化。

國家治理體系就是規範社會權力運行和維護公共秩序的一系列制度和程式,包括規範行政行為、市場行為和社會行為的一系列制度和程式。政府治理、市場治理和社會治理是現代國家治理體系中三個最重要的次級體系。國家治理體系是一個大體系,在下面有三個次級體系,最重要的就是政府治理、市場治理和社會治理。國家治理體系也是一個制度體系,分別包括國家的行政體制、經濟體制和社會體制。

官員素質、機制和技術決定治理效果

國家治理涉及三個基本問題,誰治理、如何治理、治理得怎麼樣。這三個基本問題換成另外一個說法就是治理的三大要素,即治理主體、治理機制和治理工具,這三個要素最後的目的就是改善治理效果,治理效果取決於這三個要素。

政府治理現代化,就是要在這三個要素上做文章,第一個是官員的素質,第二個是政府治理機制,第三個是新技術。這三個要素共同決定着治理的效果。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目標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標準是什麼?這個標準非常重要。這個標準誰制定,誰就是掌握了話語主動權。主要的標準有五個。

一是制度化,公共權力運行的制度化和規範化;二是民主化,公共治理和制度安排必須要保障主權在民或者人民當家作主;三是法治,憲法和法律成為公共治理的最高權威;四是效率,國家治理體系應當有效維護社會穩定和社會秩序;五是協調,現代國家治理體系是一個有機的制度系統。上述三個不同的體系要相互協調,每一個子體系裏各個部分要相互協調。

總的來說,在這些標準中民主是現代國家治理體系的本質特徵,它是區別於傳統國家治理體系的根本所在,所以現代國家治理也常稱為民主治理。為什麼說民主是國家治理體系的本質特徵?因為現代政治是民主政治,無論哪個國家,至少從形式上和法律上講,人民當家作主,人民是主體。如果離開這一條標準,傳統治理和現代治理就難以分清楚了。

為什麼還要提出國家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關係是什麼?《決定》講了兩個現代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簡單來說是指一個國家的制度體系和制度執行能力。國家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的現代化和增強國家的治理能力,是同一個政治過程中兩個相輔相成的方面。只有良好的國家治理體系才能提高國家的治理能力。只有提高國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發揮國家治理體系的效果。

相關文章:中國如何提高國家治理水平

俞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