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夷卦(地火明夷)──太陽未出,漫天黑暗的景象

明夷卦的《大象傳》辭說「明在地中,明夷」,意思是光明藏在地底下,或是太陽還在地平面下面。把這個象放在政治環境中,便是政治黑暗,是非不分的世界。處於這種時世,宜韜光養晦,明哲保身,渡過艱難的時刻。

分說三十六:明夷卦

《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蒞眾,用晦而明。

明夷卦由坤卦和離卦組成,上「坤」下「離」,「坤」為地,「離」為火,所以說「地火,明夷」。

「明夷」兩個字,似是一個詞,又似是兩個詞,不容易望文生義。先把它視為兩個詞來看。「明」,就是晉卦所提到過的「日」、「光明」。「夷」字是「平」的意思,作動詞用,便是「剷平」,常說的「夷為平地」,便是這個意思。作名詞用,是「平靜、太平」的意思,如「化險為夷」。作形容詞用,也是平的意思,指地勢平坦,如王安石《遊褒禪山記》中有句:「夫夷以近,則遊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又平坦又鄰近的地方,來遊覽的人便多)。再看看《序卦》中解釋「明夷」在六十四卦的位置,說:「『晉』者進也。進必有所傷,故受之以『明夷』。夷者傷也。」明夷卦是跟着晉卦的,過度奮進,便必有所傷。「夷者傷也」,它是用「傷」來解「夷」字的。《雜卦傳》說「明夷,誅也。」《廣雅》:「夷,滅也」《荀子‧君子》:「一人有罪而三族皆夷。」「剷平」、「傷」、「誅」、「滅」都是相類的意思,把兩個字義合起來,「明夷」就是光明受到傷害、光明消損的意思。

把「明夷」作為一個詞來看,又是什麼呢?在這卦的爻辭中,五次出現「明夷」一詞(初九、六二、九三、六四、六五),特別是初九的爻辭:「明夷于飛,垂其翼」。《詩經》中出現這種句式,不止一次,如《詩‧豳風‧東山》:「倉庚于飛,熠燿其羽。」(黄鶯自在地飛翔,羽毛閃着流光。)《詩‧大雅‧卷阿》:「鳳皇于飛,翽翽其羽。」(翽,粵音餵。鳳與凰相伴著飛翔,拍動著它們的翅膀。)從句式看,「明夷」似是指一種鳥,因此有些學者便詳加考證,有人指是「鳴鴺」,有人指是「鳴雉」。解釋爻辭時,可能繞不過這個詞,但解釋《大象傳》辭,可不必理會「明夷」是不是一種鳥。

凡是讀過中國歷史的人,都聽過一本書,就是黃宗羲的《明夷待訪錄》。這個書名,用了「明夷」這個卦名,又用了箕子得到周武王拜訪的一個典故。這裏稍作一些解釋,使大家更清楚「明夷」的意思。

最黑暗的時刻

黃宗羲在《明夷待訪錄》的「題辭」(相當於序)中說:「『大壯』之交,吾雖老矣,如箕子之見訪,或庶幾焉,豈因『夷之初旦,明而未融』,遂秘其言也。」這段話的意思是,天運轉入「大壯」的時候(「大壯」是第34卦,黃宗羲相信20年後,天運便由「明夷」轉到「大壯」),他雖然已經老了,或許仍會有和箕子差不多的際遇,有明主來訪。當時他雖處於「夷之初旦,明而未融」的時代,還要把自己的想法先寫出來。黃宗羲處於什麼時代呢?明已覆亡,反清復明的一切努力都不成功,清朝已立定了統治的根基,受外族統治是鐵定的事實。對一個明的遺民來說,這是最黑暗的時代,所以他說「夷之初旦,明而未融」。

「夷之初旦,明而未融」這句話,出自《後漢書·黨錮傳·李膺傳》。東漢桓帝時,陳蕃被免去太尉的職務,朝廷內外的人都想李膺坐上這個位置,當時的名臣荀爽擔心他名聲太高,會招來禍患,便寫信給他,希望他能在亂世中保全自身。信中就有「以為天子當貞觀二五,利見大人,不謂夷之初旦,明而未融,虹蜺揚輝,棄和取同。* 」 (以為天子會澄清天下,恢宏正道,有利於有大德的人出來治事,誰知太陽剛出便受了傷害,說是天亮,實質上還沒有光明,霓虹般諸色紛陳,朝中實是貶棄君子而任用小人。)在這裏,「夷之初旦,明而未融」,實際的意思就是朝廷仍在非常黑暗的時刻。

簡單來說,《明夷待訪錄》書名的意思,就是「在最黑暗的時刻,寫下見到期待中來訪的賢君時的備忘錄」。這是一部治國大綱,內容包括政治、經濟、法律、軍事、教育、文化等各方面的規劃與建議,也有關於政治上最高原理的闡發。這部著作的民主意識,對中國近代民主思想,起了啟蒙作用。以前香港中學中文課程,也有選讀《明夷待訪錄‧原法》一文。

光明藏在地底下

從上面的解釋,《大象傳》辭說「明在地中,明夷」的圖象便很清楚了,是光明藏在地底下,或是太陽還在地平面下面,從一天的時間來看,便是黎明之前了。把這個象放在政治環境中,便是一個政治黑暗,是非不分的世界。處於這種時世,韜光養晦,明哲保身,渡過艱難的時刻,靜待世道的改變,是這卦的中心意思,所以《彖傳》辭說:「明入地中,明夷。內文明而外柔順,以蒙大難,文王以之。利艱貞,晦其明也。內難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這段話中,用了周文王和箕子的故事說明這個道理。周文王還是西伯的時候,對世局看得很清楚,但對紂王表現得百依百順;被囚禁在羑里時,奉獻珍寶美女給紂王,討他歡心,終於脫險(「內文明而外柔順,以蒙大難」)。箕子則是裝瘋,將他的聰明藏起來,亦逃過殺身之禍。等到周室之興,還得到周武王拜訪,向他詢問治國之道。

但《大象傳》辭,卻完全不從《彖傳》這個角度去提出它的教訓。《大象傳》辭從「明入地中」的象,所得到的啟發是「君子以蒞眾,用晦而明」──面對大臣、群眾時,要把「明」藏起,只表現出「晦」的一面。陳夢雷《周易淺述》說「用晦而明,以治人也」,指明這是一種「治術」。王弼說:「如『明夷』一卦,用之以處險,則為文王與箕子,明而晦;(見上引兩個故事,內心明白,表面恭順或裝瘋。)用之以居易,則爲蒞衆之君子,晦而明。(表面矇矇懂懂,其實內心明明白白)。明而晦,故全己(恭順或裝瘋,目的是保存自己),晦而明,故燭物(表現得矇矇懂懂,因此能把人物以及處境看得清清楚楚)。」王弼這段說話,是兼收了「明夷」自己「處險」和「治人」兩方面的意思的。

扮豬才可以食老虎

程頤有一段說話,講得很清楚。他說,「若自任其明,無所不察,則已不勝其忿疾,而無寬厚含容之德。人情睽疑而不安,失蒞眾之道,適所以為不明也。」(《伊川易傳》)意思是說:如果自以為精明,凡事細察過分,不單自己勞累過甚,甚至有判斷失誤的機會;別人亦會覺得你不夠寬厚包容,覺得你不近人情,與你相處會感到疑慮不安。這不是與人以及群眾相處之道,這樣自以為「明」,實質上反為「不明」。

大家看電視劇時,看到皇帝的冠冕,前面總垂着幾串珠子,耳旁覆着兩條黃布。原來那幾串珠子,叫做垂旒(粵音流),耳旁的黃布,叫做黈纊(粵音偷2 礦)。帽子上這兩件裝飾物,原來是用來提醒帝王,不要凡事精明。《漢書.東方朔傳》:「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纊充耳,所以塞聰。」原來民間智慧說:「不癡不聾,不作阿家翁。」(阿家翁,即家姑家翁,現在稱老爺奶奶),竟是易《大象傳》辭「用晦而明」的注腳。《菜根譚》──一本充滿處世智慧的書──就把「明夷」卦的《大象傳》辭收了進去,說:「藏巧於拙,用晦而明,寓清於濁,以曲為伸,真涉世之一壺,藏身之三窟也。」──扮豬才可以食老虎。

*貞觀二五:貞觀,澄清天下,恢宏正道。孔穎達《周易正義》疏:「天覆地載之道以貞正得一,故其功可為物之所觀也。 」二五,乾卦九二和九五的爻辭,即「利見大人」。王弼注:「利見大人,唯二五焉。 」即《易·乾》「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和「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

*夷之初旦:省略了「於」字。夷之於初旦,天剛微亮,光明就受到傷害。

*融:光亮。

棄和取同:和,代表君子,同,代表小人。《論語·子路》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布裕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