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心電磁輻射礙健康?科技或可幫幫忙

網絡世代中,都市人總是機不離手,可是你知道手機輻射對人體有什麼長遠的影響嗎?環境局局長在回應立法會議員查詢時,曾提到「電磁場超敏反應」一詞,到底那代表什麼?我們患有那種超敏反應嗎?

據報現時全港流動通訊用戶達1700萬,無線電基站逾34000個,手機的普及,更達到「可以忘記帶錢包,不可忘記帶手機」的程度;除了是日常通訊器材,手機更是電子支付、資訊、消閒甚至是「百搭」的工具,隨着流動通訊的普及,手機、無線路由器產生的電磁輻射會否影響健康,亦備受關注。

議員曾質詢 唯不得要領

據立法會2012年12月12日新聞公報,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接受立法會議員蔣麗芸質詢時,提到「電磁場超敏反應」時指出,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的資料,「電磁場超敏反應」泛指多種不明確的健康問題或徵狀,包括各種皮膚徵狀、疲勞、頭暈、心悸、噁心等,受影響人士認為這些徵狀與電磁場有關。不過,世衞也表示,「電磁場超敏反應」並不是醫學診斷,也不是任何公認綜合症的一部分。現今並沒有科學證據證明電磁場會導致上述的健康問題及徵狀。

通訊事務管理局列出「非電離輻射」和「電離輻射」的不同媒界。(通訊事務管理局圖片)
通訊事務管理局列出「非電離輻射」和「電離輻射」的不同媒界。(通訊事務管理局圖片)

通訊事務管理局亦引述衛生署的解釋,無線電基站(包括5G基站)所產生的射頻電磁場,屬「非電離輻射」的一種(就像電視廣播、微波爐、電風筒等產生的電磁輻射),其能量低,不能改變物質的化學性質,亦不能打破人體的化學鍵而造成傷害,與X光、核輻射等「電離輻射」有很大分別。

兒童專注力不足 關手機輻射事?

儘管當局不厭其煩地解釋,但擔心電磁輻射影響健康的人仍會擔心。「恩典生物共振中心」創辦人陳欣蔚博士就斷言,電磁輻射是「亞健康」甚至是生病的「萬惡之源」,因為電磁輻射無色無味,不易察覺,容易令人對其殺傷力「懵然不知」!

撥號中的手機接近測量儀器,讀數竟立即飆升。
撥號中的手機接近測量儀器,讀數竟立即飆升。

長期研究專注力不足和自閉症特殊教育的陳欣蔚博士認為,對於手機輻射,兒童和青少年比成年人更敏感。鑑於無線通訊的普及,近年電磁輻射量的增長,與兒童自閉症及多動症個案成正比,嚴重影響孩子專注力以及社交發展。更甚者,瑞典有研究指出,20歲前開始使用手機的人,患上腦腫瘤的風險比20至29歲的手機使用者高出370%!

可惜,根據海外相關的報道,目前也只有瑞典、德國等少數歐洲國家,承認「電磁波過敏症」是一種疾病。

或許正是這個原因,德國移動電訊研究計劃(DMF)和聯邦輻射防護局等很早就研究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影響,有德國科技公司更設計出一系列「防護盾」式的產品,有家庭用、汽車用和個人用等選擇。據了解,這種「防護盾」的原理,是産生一個「靜電場」,能將人體內的水分子排列整齊,以創造一個「保護罩」來阻隔電磁輻射。

德國出品的一系列「防護盾」產品,左起:家庭用、個人用及汽車用。
德國出品的一系列「防護盾」產品,左起:家庭用、個人用及汽車用。

陳欣蔚博士及其同事用儀器現場實測,發現一些原來在儀器上以紅燈顯示「輻射超標」的人士,進入裝有「防護盾」設備的室內一兩個小時,儀器實測回復以綠燈顯示的「安全水平」。

鑑於缺乏醫學意義上的科學證據,這種「防護盾」產品的生產商不能作出療效承諾。「防護盾」及相關儀器的測量方法,亦不為科學和醫學認可。筆者衷心希望科學界、醫學界和政府相關部門繼續探討,期望有朝一日能夠明確解答蔣麗芸議員及廣大市民對於「電磁場超敏反應」的疑慮。

陳欣蔚博士引述相關研究,指電磁輻射能使血液變濃稠。
陳欣蔚博士引述相關研究,指電磁輻射能使血液變濃稠。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