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跟別人不一樣 台灣孩子為何容易自卑?

台灣的孩子缺乏自信心,假如自己跟別人不一樣,那必然是自己的錯。片中原住民的孩子去參加歌唱比賽,聽到別人唱的與他們不同,馬上驚慌想逃回部落,不敢上台。

我知道A picture is worth a thousand words(一畫勝千言),但直到最近,才感受到另一種picture的威力,它竟清楚說明了台灣教育幾十年沉痾的來源。

欣賞長處擁抱短處

電影《聽見歌 再唱》讓父母和老師看到,壓在孩子肩上的重擔是自己的手加上去的。而去壓的方法很簡單,只要改變心態,不再挑孩子毛病,看見他的長處,接受他的短處就好了。

台灣的孩子缺乏自信心,假如自己跟別人不一樣,那必然是自己的錯。片中原住民的孩子去參加歌唱比賽,聽到別人唱的與他們不同,馬上驚慌想逃回部落,不敢上台。

老師厲聲問,「為什麼你們會認為他們唱的才是對的?」答案是,「因為我們從來都是錯的。」校長反思,「我們是不是太少給孩子鼓勵了?為什麼孩子在聽到掌聲時,每個人的眼睛都發亮?」

自信心是學習根本,人一定要覺得自己可以學,才學得會。當你覺得不行時,即使會,你也不會了。

自信心是學習根本

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狄威克(Carol Dweck)的實驗就是很好例子:她給400名五年級小朋友做一份簡單的數學考卷,大家都考得很好。發考卷時,老師隨機把學生分兩組,一組跟他們說「考得很好,你很聰明」,另一組說「考得很好,你很努力」。

隔天給他們做八年級考卷,大家都考不好,那些被稱讚聰明的孩子慌了,「我不是很聰明嗎?為何不會做了?」第三天再考第一天的卷子,他們的能力在第一天就知道了,但這次被稱讚聰明的學生成績卻掉了20%,因為他們的自信在昨天被毀掉了。

截長補短是個很錯誤的教育觀念,它使每個人都知道自己的短處,卻不知道長處在哪裡,因此都很自卑。尤其短處補來補去不如別人的長處,長處又沒機會發展出來,最後成為一無是處的人。有個笑話說,中國人青春期29歲才開始,因為到29歲才知道自己可以跟別人不一樣。

《聽見歌 再唱》沒有告訴我們比賽結果,但是結果並不重要,因為當孩子們上台唱自己的歌時,自信心出現,他們的人生不一樣了。

至於為何要取這個片名?部落耆老說他們沒有五線譜,他們是用耳朵在唱歌。這完全符合現代大腦科學理論,人是聽見了,才會唱。

原刊於《天下雜誌》,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洪 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