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喬中:解決香港深層次問題  由控制建築成本開始

管喬中認為,首先要改革香港的「短板」。「中產階級正在萎縮;中產階級的經濟地位、社會地位大大下降,財富過分集中在大財團手上,一輩子買不起房子是多數人的痛苦。」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3月11日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的決定》,授權全國人大常委會修改《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而人大常委會亦已於3月30日通過新修訂的《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

以香港為家的廣東凱普生物科技公司創辦人管喬中接受本社專訪時表示,完善香港選舉制度的框架已定,執政者應該有所承擔;要真正理解香港大多數市民的訴求。「完善香港選舉制度直接、間接的好處,會影響許多人10年、20年,甚至半輩子的生存發展」。

管喬中認為,有心從政的人士必須考慮,香港要重新開始,衝擊無疑很大,但只要經濟、社會能夠發展變化;只要年輕人的生存發展有了希望,「一時無法理解,沒有什麼大不了」。

他指出,現在「主動權在特區政府手上,(為政者)要有自信、有把握;最重要是得到大多數市民支持。」如何得到大多數人支持?「只要有工作,有屋住,生兒育女有希望」,香港便可以繼續安定繁榮。

香港執政者要有所作為

他認為,要搞好香港,有兩方面必須留意:

一、 內地改革開放40多年,發展有目共睹。大陸的基本面是好的,前任特區行政長官、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說過:「大陸好,香港好。」這沒有錯,但不代表「大陸好,香港自然好」。

「大陸好」之後,香港的執政者要有所作為,才能改變一些存在的不合理事物,包括以前英國人留下來的一些不合理事物。「上世紀70、80年代,香港社會發展的確有很大進步,但並不代表永遠都要按着英國人70、80年代的政策走下去,因為時代變了。」

二、 從前若沒有香港人到大陸投資,沒有把香港的管理方法、技術和觀念帶到內地,大陸的進步不會那麼快。可是,如今若以為大陸根本沒有變化,仍然用「救世主」的心態和姿態看大陸,只會被人恥笑。

然而管喬中強調,即使大陸有很大變化,並不等於已不需要香港;不等於香港已經「一無是處」,香港人要「審時度勢」,要明白以前的優勢不等於今天的優勢;如果抓住機遇,則不僅可以保持優勢,更可以創造新的優勢。

管喬中強調,要解決高地價、高樓價的問題,一定要有改變的決心。(亞新社)
管喬中強調,要解決高地價、高樓價的問題,一定要有改變的決心。(亞新社)

解決高地價高樓價問題

那麼香港可以怎樣創造新的優勢呢?管喬中認為,首先要改革香港的「短板」。「中產階級正在萎縮;中產階級的經濟地位、社會地位大大下降,財富過分集中在大財團手上,一輩子買不起房子是多數人的痛苦。要上流成為中產階級很困難。這正是對生產力的破壞,令人們對工作的衝勁和動力不足。因此,我想香港要讓年輕人有希望,首先要解決這種高地價、高樓價的問題」。

他強調,要解決高地價、高樓價的問題,一定要有改變的決心,但要改變,必然會觸動大地產商的利益,因此樓市可變作三個不同的市場:

公屋市場:政府一定要下定決心,要保證有足夠土地、足夠資源投入興建,並要盡力控制建築成本,現在一般住宅建築成本每平方呎要3000至5000元,極不合理;「我在廣州蓋一座很好的寫字樓或者工廠,每平方米成本只須千餘元人民幣」。

居屋市場:香港的居屋已失去拉低平均樓價的功能,反而是亦步亦趨,跟隨「市價」水漲船高。所謂「市價的六、七成」,相比1990年代初已是天壤之別,工資升幅完全追不上,因此一定要控制土地成本。「應參考新加坡的組屋,能夠讓絕大部分新加坡人擁有一套。屋居若要能夠做到『居者有其屋』,必須半市場化、半計劃經濟」。

私人住宅市場:「大地產商可以建豪宅,提供富人安全的居所,叫價3億、8億也不成問題。應當留一些空間給地產商,而不是『趕盡殺絕』。」

他總結說,香港樓市應由三個方面組成:

一、公屋是社會福利保證,令最窮的人也不必住「劏房」;

二、居屋令中產階級個個買得起樓,就像新加坡的組屋;

三、有錢人要講享受,讓地產商發展豪宅,自由買賣,永久業權。不過,土地分配比例要科學,要能夠可持續發展。

管喬中說,如果這個政策出台且真正實施,那香港就有希望,要滿足許多人的需求,可能需要三年五年甚至十年,但大家看到一年比一年好,每年都有進步,大家就會對政府有信心。

香港官員要摒棄官僚主義

他強調,政府要有決心拍板去做事,「現在(立法會)已不會有人『拉布』,可以訂立專門為香港設計的經濟5年計劃、10年計劃,並諮詢市民,讓大家討論兩、三個月,專家也可提意見。很多人會有許多意見,例如一些人提出填海,填海一定是好的,但不一定只可以填海,棕地可以利用,農田亦可改劃。現在丁屋只有單幢,又要限制高度;丁權是否可以聯合起來組織公司?原居民、政府、地產商是否可以共同發展?很多方法可以令土地資源不致浪費。香港不是沒有土地,環保當然需要,但不能用環保的名義來限制市民的生存權。」

他接着說,只要決策對社會好,對市民好,大家都會理解和支持,香港官員不能把問題都交給顧問公司、智庫去評估;評估時間愈長,成本愈高。「這是官僚主義作風,相信許多有見識的政府官員亦深受其害。」他說。

管喬中表示,理解過去有些官員唯大財團馬首是瞻,「重商主義是一個過程,如果沒有財團,沒有大公司,經濟便沒有力量,但當社會發展到並不依賴實體經濟,而是經濟與地產、金融、投資相關性太大時,就已不再是正面的生產力,變成了金錢遊戲,為賺錢而賺錢。只有實體經濟,才對老百姓有好處。看看今天的美國,做實體經濟的少了,玩金錢遊戲的多了,失業率上升,工資下降,購買力便萎縮了」。

他指出,香港是「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地方,治港者應該是有能力的愛國者,如果是「無能力的愛國者」,可以做群眾、做旁觀者,或者做「監督者」,不能讓「無能力的愛國者」治港,中央亦會選擇有能力、有承擔的愛國者治港,「做官不僅是為了榮譽感,也要得到社會認同」。

管喬中認為,香港的發展已進入新階段,這對「超級富豪」的富二代、富三代是一個挑戰,「他們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他希望香港的「富二代、富三代」反思他們要扮演的角色,「作為商人一定要賺錢,但所賺的錢能否幫助別人?如果彼此有新共識,達成新的遊戲規則,我覺得香港仍是有希望,」

第三屆財經峰會(六之一)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