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來的審計,不應去愛?

有篇學術文章分析了內地A股的統計數據,發現平均來說遲來的審計預視公司股價大跌。更有趣的發現,是遲來的審計對企業管治不良的公司的股價影響尤其明顯。近月數以十計的企業公布延遲刊發業績而停牌,又代表了什麼?

研究發現,遲來的審計報告,預示股價大跌風險上升,尤其是企業管治不良的公司!

核數師失職?

3年之後又3年?繼延遲公布2017至2019年的業績及年報,最近康宏環球(01019)再次宣布延遲刊發2020年度的業績及年報。

要留意,延遲刊發不只是經審核的資料,還有未經審核管理的帳目,因此康宏亦違反了上巿規則第13.49(3)條規定。董事局的解釋,是未經審核管理的帳目未必能準確反映該集團的財務表現及狀況。

除了康宏,近月數以十計的企業公布延遲刊發業績而停牌。由於現象普遍,當中亦可能涉及核數師失職的情況。最近有傳媒專訪報道,市場上已出現對沖基金狙擊失職核數師獲取賠償,而賠償金額隨時「億億聲」!在披露為本的證券市場,核數師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核數師幫投資者「核實盤數」。問題是,誰實核數師呢?原來,除了監管機構,市場老早亦透過基金發揮其監管核數師的作用。

管理層 vs 核數師

一篇名為”Do Abnormal Audit Report Lags Signal Impending Stock Price Crash?”的學術文章,分析了市場如何解讀遲來的審計報告。理論上,遲來的報告可能是出於嚴謹的核數師報告製作需時,但亦可以反映核數師與管理層就某些公司帳目意見出現分歧。市場最終如何解讀遲來的審計,是個實證問題。

這篇學術文章分析了2013至2015年內地A股的統計數據,發現平均來說遲來的審計預視公司股價大跌。更有趣的發現,是遲來的審計對企業管治不良的公司的股價影響尤其明顯。

說披露為本,遲來的審計實在難看;說前置式監管,股東喪失投票權卻又不能退場。兩年蝕過10億元,全是外圍因素還是企業管治出了問題?

從「保留意見」多多的年報,我們看到現管理層把所有責任推給前管理層(除了一直是集團總裁的吳榮輝),還有董事花紅和新寫字樓租金高處未算高。假如康宏一天成功復牌,相信股價大跌的風險着實不少。

康宏目前仍然停牌,停牌前報0.167元。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徐家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