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是賞櫻的時節,相信很多人都十分想念日本的櫻花。日前與明報副刊分享了一些有關日本人賞櫻的習俗。當中有些部分特別有趣,今日就讓我們一同回顧一下吧。
「花見」從梅花說起
日本人把賞櫻稱之為「花見(はなみ)」,意思其實就是賞花的意思。那麼日本的花見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其實花見的起源眾說紛紜,有一個比較普遍的說法是這樣的,奈良時代的貴族特別喜歡梅花,賞花的習俗就從那時候展開。
現代人每每提到的賞花,一直是賞「櫻」,其實自古以來觀賞由中國進口的「梅」才是當時貴族的主流。由於當時受到遣唐使的影響,遣唐使回到日本後,就向天皇及貴族報告所見所聞,當中提到唐朝特別喜歡一邊賞花、一邊飲酒作詩。此等風雅之事,天皇與貴族們認為非常新鮮亦覺得是一個非常風雅的玩意,於是就命人把從中國帶回來的梅花栽種在園子裡,「花見」由始而起。貴族們從此在亭園裡賞進口的梅是一件風雅高尚的事情。
其實從日本最古老歌集《萬葉集》亦可以體會到日本人對梅花的喜愛,在《萬葉集》中有關梅花的作品就有112首,而有關櫻花的就只有43首。另外就連日本的年號「令和」也就是取材自《萬葉集》〈卷第五.雜歌〉中的〈梅花歌卅二首.並序〉,即《萬葉集》中歌詠梅花的編號第32首「于時、初春令月、氣淑風和、梅披鏡前之粉、蘭熏珮後之香(時に初春の令月、気淑く風和ぐ。梅は鏡前の粉を披き、蘭は珮後の香を薫らす。)」,當中日本人對梅花的熱愛可見一斑。
從賞梅到賞櫻
直至894年菅原道真向嵯峨天皇建議廢止遣唐使,中國進口的梅花就慢慢被櫻花取代。為什麼是櫻花呢?由於櫻花除了是春天的象徵外,亦與日本的宗教及生活習慣有著密切的關係,櫻花的日語為「さくら(Sakura)」,相傳古時掌管耕作,稻田的神明就是「サ神(Sa神)」,「くら(Kura)」就是神明坐鎮之地的意思。所以櫻花花開是「Sa神」到來人間的象徵,這段期期間將貢品放在樹下祈求農作物豊收就是農民對「櫻」崇拜的原形。
隨著遣唐使的廢止,嵯峨天皇的兒子仁明天皇把皇宮內的梅花全面換成櫻花,從此日本賞花就正式從梅花轉成了櫻花。平安時代為至,「花見」一直是流於貴族們的玩意,鎌倉時代起,賞花變得更為普及,當中武士、町人亦開始有賞花的習慣,京都的山上及寺廟亦開始栽種櫻花。
安土時代開始,武士亦開始了在戶外舉行「花見大會」。當中令我最感興趣的就是日本戰國時代第一個統一日本全境的武將豐臣秀吉的「醍醐花見」,「醍醐花見」其實是豐臣秀吉離世前大約半年前在京都醍醐寺舉行的大型「賞櫻大會」,這次的大會只招待了1300名女性,男性就只有秀吉,秀頼(豐臣秀吉之子),前田利家等幾人。為了舉行是次大會,秀吉大興土木將醍醐寺的庭園改修,移植了700株櫻花樹。更在場內設置了八個茶屋,更為招待而來的1300名女士提供3套和服,命令她們來場時必須穿上為她們安排好的和服外,期間更必須再次換上兩次和服以襯托賞櫻大會。根據記載,當時在和服上的花費就已經接近40億日圓。
從江戶到現代
到了江戶時代,由於花見變得更為普及,超過300種的櫻花亦相繼培植出來。可惜,江戶幕府倒台之後,日本進入了明治時期,此時期很多庭園均被拆除,改建成西式建築,很多櫻花亦被當成柴木被燒毀。當時植木職人孫右衛門努力守護櫻花,他最後收集到84個不同的品種,為了令日本人重新領略到櫻花之美,透過荒川沿岸江北村(現在的足立區)村長清水謙吾的幫助,高木把櫻花移植到荒川堤上,也就是今天其中一個著名的賞櫻名所。
雖然因為疫情很多人不能親身感受櫻花之美,其實在日本也有一個名為”Sakura Drone Project”,最近就舉行了一場網上「賞櫻大會」,透過日本各地賞櫻名所的網上直播,向世界各地的人士展現這份賞櫻樂趣。
最後,下次有機會到日本賞櫻的話,我會建議你一定要到京都的醍醐寺,因為每年四月第2個星期日,醍醐寺都會舉辦「豐太閣花見行列」,有演員會扮演豐臣秀吉及他的正室寧寧還有隨從等人,為你重現當年「醍醐花見」的盛況之外,亦能讓你親身感受一下當時戰國武將豐臣秀的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