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昔底德陷阱」之父:中美須尋求共存 避免共同毀滅

美國外交關係協會公布《預防優先次序調查》」2021年報告,將美中兩國因台灣問題爆發衝突列為「第一級風險」,而提出「修昔底德陷阱」觀點的哈佛學者艾利森也撰文指出,拜登上任後的挑戰是避免中美戰爭。

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FR)當地時間周四(14日)發布報告,將美中兩國為台灣問題「爆發危機」列為「第一級風險」的「中度隱患」,為歷年首見。

美國外交關係協會公布《預防優先次序調查》(Preventive Priorities Survey)2021年報告。這份報告2008年起發表,外交政策專家列出全球30個潛在危機或衝突因素,評估未來一年發生機率及衝擊美國利益的程度。今年《預防優先次序調查》的風險評估表按發生機率與對美國利益衝擊程度分為三級。報告認為,北韓持續發展核武與試射彈道導彈,導致朝鮮半島軍事緊張升溫,是今年發生機率高、嚴重衝擊美國利益的「第一級風險」中的「頭號隱憂」。至於美中因台灣問題爆發危機的風險。從2020年的「第二級風險」升至「第一級風險」,報告預期今年發生的機率為中等。

美國候任總統拜登將於1月20日宣誓就任,曾在拜登擔任副總統期間提供外交政策建議的國際關係學者艾利森(Graham Allison),最近在《國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 )雜誌撰文,仍然堅持「修昔底德陷阱」的觀點,認為「除非能夠說服中國約束自己,並切實與美國合作,否則不可能避免災難性的戰爭,也不可能保持一個雙方都能夠呼吸的氣候」。

拜登面對的挑戰:如何避免中美戰爭

美中貿易戰爆發前,艾利森在2017年出版的著作《注定一戰?中美能否避免修昔底德陷阱》(DESTINED FOR WAR: Can America and China Escape Thucydides’ Trap?)提出警告,指新興國家的崛起,勢必挑戰現有大國的主導地位,而大國為了回應威脅,最終會使戰爭無法避免。這一說法被簡稱為「修昔底德陷阱」而廣為人知。

在題為〈拜登的挑戰:如何避免中美戰爭?〉("Joe Biden’s Challenge: How to Avoid A U.S.-China War")的文章中,艾利森認為,中國的崛起是美國總統面臨最複雜的國際挑戰。中國既是美國最強大的對手,也是美國必須尋求與之共存的國家,否則就要選擇共同毀滅。如果在習近平領導下實現了「中國夢」,北京將取代華盛頓上世紀以來習慣了的許多領導位置。 他指出,「為了應對這一挑戰」,拜登必須制定有效的策略。因為正如新加坡已故資政李光耀相信,中國的願望是要成為世界最強大的國家。

「中國人口是美國的四倍,就算中國人的生產力只及美國人的一半,中國的GDP也將是美國的兩倍。這樣,他們在國防方面的投資便可以比我們多一倍。本世紀初,中國已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今日中國更是世界工廠、全球多數主要經濟體的最大貿易夥伴……2020年底,只有一個主要經濟體比年初有所增長,但不是美利堅合眾國。」

中美單方面無法克服的生存挑戰

艾利森相信,拜登也非常清楚,美國和中國同在一個小小的地球上,各自面臨着單方面無法克服的生存挑戰。科技和自然力量都迫使這兩個大國尋找共存的方式,以避免一起毀滅。「作為冷戰時期的過來人,拜登明白當今世代大多數人所不知道的,我們仍然居住在一個存在共同毀滅原則的世界上」。他指出,1962年的古巴飛彈危機,讓甘迺迪總統及其繼任者上了一課,即後來列根總統總結的:核戰爭沒有贏家,因此沒有開戰的理由。

今日,除了「核戰共同毀滅原則」之外,「拜登還知道我們還面臨着『氣候共同毀滅原則』,中美共同在一個小小的地球上,呼吸相同的空氣,這兩個最大的溫室排放國家,隨便一個都能夠嚴重破壞氣候,令任何人無法生存」。艾利森認為,正因為如此,遏止氣候變暖、減少碳排放的《巴黎協定》才成為可能。儘管特朗普退出了《巴黎協定》,拜登將在上任第一天重新加入,並尋求與中國合作以擴大目標成果。

他最後總結:「面對中國的挑戰令人生畏,但殘酷的現實不容忽視。拜登克服了看似無法克服的障礙,成為美國第46任總統,他將對這艱巨的挑戰持冷靜而務實的態度,堅定不移地決心做必須做的事情。」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