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說十五:謙卦
《象》曰:地中有山,謙。君子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
謙卦是由坤卦和艮卦組成,上「坤」下「艮」,「坤」為地,「艮」為山,所以說「地山,謙」。
作為卦名的「謙」字,與我們日常用的「謙」字,意思是一樣的,就是虛心、不自滿、不自高自大,因此我們有謙虛、謙卑、謙和、謙讓等詞語。
《大象傳》辭描繪這個卦象,說「地中有山,謙。」「地中有山」,怎能意會出謙虛的意思呢?先由「中」字說起。這「中」,從方位言,是東南西北中的「中」,便是「內」。與「中」相對的是「外」,是「周遭」,是「外表」。中間是有很高聳的地方,但從外面看來,和普通平地沒有兩樣。把這個景象,換到人事來說,就是「謙」了。高亨《周易大傳今注》中有一段說話,講明了這個人事上的「謙」象。他說:「謙者,才高而不自許,德高而不自矜,功高而不自居,名高而不自譽,位高而不自傲,皆是內高而外卑。」結語中的「內高而外卑」,就是「地中有山」之象。陳夢雷說:「(地中有山),言卑下之中蘊其崇高也。外卑下而內蘊崇高,『謙』之象也。」(《周易淺述》)
我們又可從高下來理解,這是從這卦「上『坤』下『艮』(上地下山)」的象來說的。鄭玄說:「艮為山,坤為地。山體高,今在地下(『艮』在『坤』之下),其於人道,高能下下,『謙』之象。」(李鼎祚《周易集解》引)雖然在自然界沒有「山在地下」的實象,但社會上,是會有「高能下下」的人。周公對登門求見的人,「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便是「高能下下」;劉備三顧草廬向尚是布衣的諸葛亮請教,也是「高能下下」;一個大企業的總經理,對一個普通的來訪者,出門迎接,親送出門,也是「高能下下」。這種「高能下下」,便是「謙」的表現。
這則《大象傳》辭的第二部分便是卦義。從「君子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一語,可見卦義並不是就「謙虛」一義來說。這裏的關鍵字是「平」字。「平」和「謙」原來有很密切的關係。「高能下下」,便出現一種「平」狀態,可以說人與人之間是在一種平等狀態下相處。試設想一個兩人相對而揖的場景和一個高高坐在寶座上,而另一個低低俯伏在階下的場景,哪個是「平」便可知。因此朱震說:「以貴下人,則貴賤平矣。」(《漢上易傳》)
領導者如何處理「不平」之象
「地中有山」,便是有「不平」的現象。除了「貴賤」之外,還有種種的「不平」。社會上某些階層,擁有較多權益,便是「不平」,社會財富,集中到某些人手上,便是不平。作為領導者,看到這些「不平」之象,要怎樣呢?「裒多益寡,稱物平施」便是《大象傳》提出的指示。「裒」,(粵音掊pau4 ),取的意思。把那些擁有較多的,拿過來,補益給那些不足的;衡量事物的貴賤,平均地施予所有人。程頤說:「山而在地下,是高者下之,卑者上之,見抑高舉下、損過益不及之義;以施於事,則裒取多者,增益寡者,稱物之多寡以均其施與,使得其平也。」(《伊川易傳》)現在很多國家,通過種種稅制,使社會資源得到公平分配,也可視為一種「裒多益寡,稱物平施」的措施。
這個「平」字,還有另一重意思。「裒多益寡」是不是無原則地從所謂「土豪劣紳」處哄搶,然後讓貧民一窩蜂地分田分地分財物呢?朱震說:「平者,施之則也。」(《漢上易傳》)這個「平」字,便是一種準則。俞琰說:「猶權衡然不至於過,亦不至於不及,適平而止,非謂奪甲之多以益乙之寡,而必欲物之齊也。」(《周易集說》)他用「權衡」(秤鉈和秤桿,泛指秤)來表示衡量「平」的狀態,而否定了「奪取」的行為。朱震是宋代一個象數派的易學家,他每個解釋,都盡量取得卦中「象」的根據。趁這個機會,舉一個象數派解《易》的例子。「謙卦」的卦象中,如何可得「平」這個意思呢?「謙卦」
的二、三、四三支爻,組成的是「坎卦」 ,「坎」為水,由此,朱震說:「坎為水,天下之平施者,無水若也。」(《漢上易傳》)他用「水」來解釋「平」,自然科學中「水平」的概念,易學家亦是運用到的。朱熹說:「以卑蘊高,謙之象也。裒多益寡,所以稱物之宜而平其施,損高增卑以趣於平,亦謙之意也。」(《周易本義》)歸納出了這則《大象傳》辭的兩個意思:一個是指人的行為要「謙卑」,「以卑蘊高」就是把「才高」、「德高」、「功高」、「名高」、「位高」種種蘊藏在謙卑的言行之中;另一個是為政者要把社會上種種的「不平」,通過「損高增卑」的手段而使之歸於平。這則《大象傳》辭是修身與為政兼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