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的診間來一位巴金森病人林米田先生,目前正準備做深腦刺激術,改善他的巴金森症狀。林先生捐了2萬元要支持巴金森研究與治療團隊,希望可以幫助到更多的巴金森病人。病人的心意總是令我很感動,我也隨手送林先生一本新近剛出版的新書《能醒能走》。
病人對我們的信賴與支持,也促使我們在創新研發的路上,不敢稍有怠慢,除了努力研發新藥、器械,幫助病人,我們更積極地以「中西醫復健合療」方式,在臨床幫了許多病人,《能醒能走》裏25個故事,算是近五年來,我回到花蓮慈濟醫院之後,鼓勵神經外科與中醫科、復健科跨團隊合療,成功幫助眾多病人故事中的選集。
25個腦傷病人見證中西復健合療
10月29日,來花蓮慈院參加簽書會的病友小穎,她是書中25個病人故事之一,與幾個月前比起來,又進步了許多,醫療團隊都很替她開心。
去年底,年輕的小穎因為蜘蛛膜下腔出血導致她在騎機車到火車站途中陷入昏迷,被送到花蓮慈院搶救。過程曾陷入深度昏迷,昏迷指數一度只剩三分,後來恢復意識的初期,喪失語言功能,視神經也受影響。
因為蜘蛛膜下腔出血幾乎傷了小穎的整個腦部,不僅處理記憶迴路的顳葉受到影響,控制解尿與解便的額葉也一時難以恢復完全,有好一段時間小穎就像初生嬰兒,完全無法控制排泄。
小穎從腦傷、住院治療到出院,這過程出現的症狀都是正常的,因為大腦在受傷的時候,記憶的迴路沒有辦法黏得很緊,大腦的記憶迴路若沒有牢靠的接上、黏住,即使是她親手做過的事情、親口說過的話,也沒有辦法停留在記憶中。
直到出院返家療養,小穎終於真正恢復意識,在母親的協助之下積極復健,不僅生活可自理,視力、行動能力與思考能力幾乎沒有問題,如今的小穎也正為返回職場做準備。
2020台灣醫療科技展 六大主題涵蓋新療法、智慧醫療
為了幫助病人,花蓮慈院總是不斷努力的在提升品質、培育人才上努力,在2020台灣醫療科技展(12月3日至6日)上,我們的規模比去年更大,「卓越醫療智慧科技,攜手慈濟健康領航」是我們的展出主題,內容涵蓋細胞治療、特色醫療、國際醫療、智慧醫療、遠距醫療、創新研發等各領域成果。
花蓮慈院在幹細胞研發與應用上屢掀新頁,運用自體脂肪幹細胞促進腦中風患者復原契機,更獲外交部納入台灣無比精彩第五季:科技新台灣紀錄片,已在Discovery頻道播出。
癌症細胞治療 花蓮慈濟已取得多項許可
花蓮醫院近兩年來已有多項細胞治療通過審,目前有包括癌症治療、退化性關節炎、脊髓損傷、關節軟骨、皮膚等七項,這就是再生醫學。
針對癌症病人的細胞療法,就是運用免疫細胞植入治療。體內的T細胞、殺手細胞都是免疫細胞,只要他們察覺體內長出如癌細胞等不正常的細胞,就會馬上就把它們清除掉。但免疫細胞的功能不好了,就沒辦法執行任務。或者兇惡的癌細胞釋放出一種叫做PDL1的蛋白,可以偽裝成病人自己的細胞,那體內的T細胞、殺手細胞、或是專門吃癌細胞的免疫細胞,就會誤認它們是體內的正常細胞,是好朋友,就不吃它。
當今醫療可以用抗體PD1,去解除癌細胞的偽裝,然後T細胞就會開始去攻擊,有很多罹患血癌、色素瘤等惡性腫瘤的病人已可使用抗體療法。
目前花蓮慈院使用的細胞療法有CIK,就是從病人身上拿出20CC的血液,然後找出免疫細胞,然後放進去加強他力量的化學物質,培養兩個星期,攻擊的能力就很強,再把回輸到病人身上,經過幾次療程,不斷的增強病人的免疫力,就會去攻擊、殲滅癌細胞,這叫做免疫細胞療法。
免疫細胞除了CIK激發T細胞外,還有NK細胞——自然殺手細胞,以及DC細胞——樹狀突免疫細胞,樹狀突免疫細胞遇有異物,會吃掉、消化掉這些外來物抗體、抗原,並將這訊息送給免疫細胞,免疫細胞就可藉此發展出更好的抗體,來吃外來的細菌、癌細胞等等。
南京市末期惡性腦瘤醫師到台灣找希望
我們從當歸西藥中研發含25%新藥的腦貼片Cerebraca wafer,可影響四公分範圍內的腦癌細胞,正進行人體試驗中。目前進行的蠻順利的,放六片的有四個病人,其中有一位來自中國大陸南京市的眼科醫師,43歲,他因為罹患惡性腦瘤復發二次,被多為腦神經外科權威醫師判定只能活三個月,後來他知道台灣有新療法,2019年底,以恩慈療法到花蓮慈濟接受治療,至今已經九個月了,最近跟他聯繫,他說,可以走來走去,還可以教人保護眼睛的衛教,除了藥片以外,我們還用免疫抗體療法、CIK免疫細胞療法幫助這位病人,所以對一個非常惡性的癌症,可能需要同時合併多種療法。
在2020年12月3日至6日期間,在台北市南港展覽館一館四樓M609號,我們的展位天天都有五到七場的專家講座,包括智慧醫療系列、精準養護抗衰、再生運動醫學、骨髓間質幹細胞的應用、幹細胞於整形外科的應用、慈濟號抗癌新模組、細胞儲存、腦中風預防及心房顫動篩檢、退化性關節炎與細胞治療、標靶新藥CerebracaTM wafer治療惡性腦膠質瘤等民眾關心的健康及醫療主題,歡迎各界朋友來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