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30年代的中國民主革命飄搖敗落,軍閥混戰不休,正是「亂世開新知」,時局的轉型導致中國的文化藝術在各個方面開始出現反傳統的驟變。出身顯赫官宦世家的張愛玲,擁有敏感的女性視覺,她是個衣服迷,對服飾的喜愛,表現在文字中,也表現在穿着裏。她衣着前衛大膽,對以冷徹的態度熱愛繁花似錦,嬉戲當時的時尚,把中西混搭成一種叛逆。被後世形容為奇裝炫人、戀衣狂,鍾情於旗袍的她,更有着「旗袍麗人」的封號。
張愛玲在《更衣記》中,曾為服裝下了最佳註解:「在政治混亂期間,人們沒有能力改良他們的生活情形。他們只能夠創造貼身的環境──那就是衣服。我們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服裏。」她對服裝的姿態保持着近於冷酷的清醒,明白繁華褪去後的潸然落寞:「時裝的日新月異並不一定表現活潑的精神與新穎的思想」。
爆紅上海後,小報介紹她,說張女士最愛奇裝異服。她瘦而高挑,喜穿寬袍大袖,或緊窄旗袍。顏色也是大紅大綠,閃藍艷紫。就連她筆下的人物,也都費心着墨衣着裝紛,藉此舖陳角色的個性和心境,她更擅長透過人物對物慾的貪婪,詮釋男女情慾的糾葛。
「電藍水漬紋緞齊膝旗袍,小圓角衣領只半寸高,像洋服一樣。領口一只別針,與碎鉆鑲藍寶石的」紐扣「耳環成套」,《色,戒》一開頭,張愛玲就給了王佳芝一段苛刻得透心涼的時裝秀,身上的衣服,與內心的欲望,被她寫得貼切性感,暗流湧動。她短短一篇《色戒》,被李安改成電影。湯唯一口氣穿了27件旗袍,超過了張曼玉的《花樣年華》,後者是23件。
被寫作耽誤的時尚教母
曾得過金鐘獎美術設計的服裝設計師李育昇賞析張愛玲就是一個「視覺系」女作家,「她擅長喻情於景,作品裏充滿大量視覺描繪,《紅玫瑰與白玫瑰》「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從她照片裏穿着的服裝,以及她在鏡頭下的姿態可以感受到,她是一個由內而外知道自己是如何被觀賞,並且知道如何表達「賞心悅目」的女作家。
李育昇提到,張愛玲經典的幾張照片裏可以看到她用新的身體態度,穿上老式的旗衣,儘管那不是為了她合身打量裁製,她頂着當時流行的手推波髮式,拼貼式的穿着寬鬆的老衣,下半身又跳躍式的穿着斜邊開衩短裙,然後蹬着一雙酒杯高跟鞋,他更誇讚,”Vintage”這個穿搭風格的定義,早一點來到她所在的老上海,她絕對是時尚教母。
張愛玲的文壇女友潘柳黛回憶:「我不想用『奇裝異服』的詞句來形容她(張愛玲),但她的衣着款式、色彩又真的與眾不同。她着西裝,會把自己打扮成十八世紀的少婦;她穿旗袍,又會把自己打扮得像我們的祖母或太祖母,臉是年輕人的臉,服裝卻是老古董的服裝。」
而她為朋友撰寫的《炎櫻衣譜》,更是可堪中國「時裝廣告始祖」。如今時裝雜誌編輯常說的「物化」概念,也在張愛玲的筆下輕描淡寫地說出來,冷傲而蒼涼。如此遺世獨立的女性主義態度,在張愛玲筆下的《炎櫻衣譜》延續:「我不知道為什麼,對於現實表示不滿,普通都認為是革命的、好的態度﹔只有對於現在流行的衣服式樣表示不滿,卻要被斥為奇裝異服。」全因她在上海文壇被視為「異類」,有感而發也是自然。
1943年,她去印刷廠校對《傳奇》時,穿上了一件「奇裝異服」,所以每當她去印刷廠時,一眾工人就會「停工」去看她的衣着。又有一次,她穿上了前清的棉襖出席婚禮,令眾人的目光都落在她身上,搶去了新娘子的風頭。張愛玲的待客之道亦是穿衣的哲學。曾經潘柳黛和蘇青約好去張愛玲家吃茶,一進門便看見張愛玲身着漏肩的晚禮服,滿身香氣,從脖頸到手鐲,滿頭的卓翠,這讓兩人不知如何是好,以為她這是要上街。
對於奇裝異服的評價,張愛玲似乎不太反感,因為穿衣是一種表達個性的方式,她也希望透過服裝去展露自己的個性。她說過:「對於不會說話的人,衣服是一種語言,隨身帶着的一種袖珍戲劇」、「我既不是美人,又沒有什麼特點,不用這些來招搖,怎麼引得起別人的注意?」、「你不要指望男人會因為你的心靈美而愛上你,其實,心靈美固然很重要,但是,發現心靈美是需要時間的。如果找人辦事,人們首先發現的並不是你的心靈,而是最直接的衣着打扮。」
會寫作的時尚先鋒給時代帶來什麼?
先鋒的女性主義、超前的時尚哲學和另類的性格革命,才是她的衣服裏透露出來的真正語言。張愛玲的時尚態度從浮誇而起,到肅然起敬結束。三國時候劉備發出了「女人如衣服」的論調,張愛玲給了它全新的解讀。
她從在清末就敢給女兒取男孩稱呼鼓勵她穿男裝的祖母身上看到了女人平等的可能性,從堅持做了70年不婚主義者。從穿着性冷風的姑姑身上看到了女人獨立的可能性,從穿着最別緻的衣服環遊世界的母親身上看到了女人自由的可能性。
女人如衣服?女人明明如天地。而這天地,就像裹着軀體一樣的衣服一般。張愛玲用自己大膽的穿搭術吿訴時代的女人,每個人都住在自己的衣服裏,女人內心有何天地,透過衣服便一窺一二。
時裝對於張愛玲,是骨子裏自然生成的,和她母親一樣,喜愛繪畫、喜愛時裝,就像太陽從東邊升起般自然而又理所當然。奇特的衣飾正正反映了她不隨波逐流的個性。忠於自己、特立獨行的個性,才成就了「張愛玲」這個傳奇,創造出了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1995年9月張愛玲孤逝於洛杉磯的公寓,幾天後才被發現。根據中新網報道,她死前最後一件衣裳是一件磨破衣領的大紅色旗袍,像極了她曾經絢爛一時而後卻平和閒淡的一生。當秋葉一片片掉落,漸漸褪去桃紅配蔥綠的妖嬈。
如同作家李碧華曾經描述的張愛玲:「每以鶴姿仰視,冷靜,自信,獨立,而且毒辣。我們永遠見不着她頂上的朱紅」。亂世中的一幅自畫像,如此稚雅茂盛、卻又顯荒涼。在張愛玲寫的天才夢中,最後一句寫了「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張愛玲的天才是華美的袍,而乖僻就是蚤子。在人們眼中,即使晚年,張愛玲在服裝上仍有她獨特的風格和品味,無愧於「旗袍麗人」。
原刊於零傳媒《獨家》微信帳號,本社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