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群組傳來的「笑話」:「台灣人說:我們今天投票,晚上就知道結果。大陸人冷笑:那算什麼,我們今天投票,昨晚就知道結果了。香港人心想:這算什麼,我們還未投票,就已經知道結果。」最近重複收到這個「笑話」多次──要為「笑話」加上引號,是因為它笑中有淚,也最恰當地道盡了特首選舉的「香港特色」。
選戰結束,自然要向前望。但前瞻之際,在剛結束的特首選舉中出現的「曾俊華現象」,還是值得重溫並解讀箇中傳達的信息。
曾俊華以365票落敗,結果早如所料,但他競選團隊的文宣工作做得有聲有色,令曾俊華成為民望最高的特首候選人。而其造勢活動的高潮,是上周五的港島區巡遊,最後一站到達佔中所在地龍和道及干諾道中附近。地點敏感,但曾俊華的現場發言巧妙地避開了政治,說出了一段令人動容的話:「今日我來這裏和大家見面,我希望,我們今晚的相聚,可以為這個地方賦予另一個意義。希望大家記得,在2017年3月24日一個晚上,我們香港人曾走在一起,為一個更團結和更美好的香港,作出最真誠的祝願。」現場還發生了一段小插曲:曾俊華公開感謝現場警察協助維持秩序,群眾立即報以掌聲。這個場面毋須作任何演繹,大家都應該明白箇中的深意。
記憶之中,有數千人自發參加、以支持某一個政治人物的大集會,回歸後從未見過,反映出曾俊華競選活動提出的「信任、團結、希望」得到熱烈回應,即使有「接近中央高層權威人士」的近7000字長文力數「中央不信任」的三大原因,但仍無阻市民對曾俊華的支持。
林鄭蜜月期 當選後第一天就結束
林鄭月娥勝出之後發表勝選宣言,表示「我的首要工作就是去修補撕裂和解開鬱結,團結大家向前」。然而話音未落,政府就在周一向多名佔中參與者發出拘捕令,「佔中三子」戴耀廷、陳健民、朱耀明,公民黨立法會議員陳淑莊,民主黨李永達(他說在港大念書時跟林鄭月娥一起搞過社運),學聯前常委鍾耀華、張秀賢等均表示收到警方「預約拘捕」通知。一場「大搜捕」突然發生,可以預見,泛民政黨和學生組織勢必強烈反彈,林鄭的「修補撕裂大和解行動」尚未起動,新的矛盾衝突又生。很多人預言林鄭上場後沒有蜜月期,現在看來,她的蜜月期在當選後第一天就結束!
建制派團結不代表社會分歧紓緩
林鄭得票777勝出,較政圈普遍預測的得票要高,反映「有形之手」箍票十分成功,建制派支持林鄭的人不但沒有大量「走票」,反而略有進帳。然而得票高的另一面,是林鄭無法取得選委的泛民票,有分析指泛民也有若干票「走」到林鄭陣營,但數量絕少。事實上,投給曾俊華的365票之中,很多都不是傳統的泛民或政治光譜內的「深黃」,而在幾個民調中都可「看」出,曾俊華的支持者主要來自較年輕、教育程度較高、傾向認同「曾式價值觀」的港人。如果這班人跟下屆政府疏離,林鄭要修補撕裂的願望就更加渺茫。
對於林鄭勝出,建制派的「解讀」以范徐麗泰說得最有代表性:從此香港不再分什麼營。范太所指的,是上屆特首選舉導致建制內分裂成梁(振英)營和唐(英年)營;隨着梁振英不再尋求連任,兩大「陣營」重新合流,「團結一致」,造就了林鄭超額得票勝選。然而,建制派的大團結不代表香港社會的分歧就能夠紓緩,林鄭不能爭取到曾俊華365票背後代表的港人支持和回應他們的訴求,社會上的「鬱結」很難解開,更遑論可以達到和諧團結。很明顯,泛民政團、專業中產、年輕一代等都選擇了跟林鄭「保持距離」。如何跟他們重建對話甚至把部分人納入建制,是下屆政府的一項艱巨任務。
政治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林鄭領導下的特區政府要顯示「大和解」的誠意,在籌組新一屆政府時,透過官員任命、行政會議以及各個諮詢委員會吸納曾俊華和胡國興的支持者加入,是最具體及即時見效的方法。在籌組新班子時,留用多少梁振英政府內的成員,是能否顯示新氣象的關鍵。林鄭月娥宣布考慮是否參選特首時,表示過會延續梁振英的治港路線,隨即成為眾矢之的,並且一直背負着「CY 2.0」的「原罪」,令她無法扭轉民望低企的劣勢。為了改善「公眾形象」和提高新政府的民望,林鄭招納人才加盟時和梁振英班子「切割」,應該是最明智的做法。
跟泛民言歸於好機會料微乎其微
在競選期間,林鄭即表示當選之後會盡快召集各黨派溝通對話,首個議題是教育,主要是她在政綱內承諾為教育「急需投放額外資源應對……即時增加每年50億元的教育經常開支」。按先易後難原則,向教育界增加經常開支撥款,各政黨沒有特別可以反對的理由,應該得到他們支持。然而回歸後政府曾經大力推行教改,觸動到多個持份者的利益,結果都吃力不討好。林鄭聲稱新一屆政府三大重點政策之一是教育,其取向正確,但難度不容低估。
林鄭在政綱中對重啟政改和23條立法均作冷處理,不會成為未來5年的施政重點,這樣本可避免不少麻煩,但從周一政府宣布對佔中人士進行「大搜捕」,看來懲處佔中主要人物這個政治炸彈會留給新一屆政府。林鄭未上任已經要接手這個燙手山芋,要跟泛民「言歸於好」的機會相信微乎其微。女媧補天,也就難上加難了。
原刊於《明報》,獲作者授權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