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月娥以高於上屆梁振英拿到的票數當選下屆特首,其實沒有什麼實質意義。在中央可以直接控制或強力影響逾三分二選委會委員的投票意向下,並非中央屬意的候選人根本沒有取勝機會。上屆梁振英只是拿到689票,是由於中央中途變卦,令部分選委(例如李嘉誠)難以轉軚。今次中央有備而來,確保萬無一失,美中不足的部分是中央官員及資深建制人士用力過猛,而被選中的林鄭月娥在參選初期表現亢奮(例如暗示有人選不獲中央信任,以及她遲遲不提交政綱),加深港人對中央「欽點」的印象,亦間接替曾俊華助選,令後者的民望不斷飆升。結果是香港回歸後首次有選委會選出的特首不是最高民望的候選人。
這個情況再次突顯「中央信任」與「港人擁護」之間的矛盾。之前港人看到得到中央信任,但民望超低的梁振英更上層樓,榮登屬國家領導級的全國政協副主席職位。在今次選舉中,做了9年財政司司長的曾俊華卻因為民望高企,不斷遭建制人士質疑其忠誠程度,甚至成為部分林鄭月娥競選辦顧問抹黑的對象。
自我改造工程艱難
林鄭月娥順利高票當選,雖然達致中央事前定下的目標,但不能如港澳辦主任王光亞期望般,能透過選舉團結港人,反而加深社會撕裂,令下屆政府施政舉步維艱。
常言事在人為,假如林鄭月娥不甘做個言聽計從、受人擺布的特首,她依然可以透過改變自己,抹去「梁振英2.0」的惡名,取得港人的信任。這當然會是項艱巨的自我改造工程。
林鄭月娥說選舉令她謙卑,她會於當選後以言行證明自己有決心維護香港的核心價值。她承認香港有不少年輕人對政府不滿,她認為修補社會矛盾宜採取先易後難的做法,例如先從教育開始,尋求共識。讓我循她上述想法提出一些有建設性的意見。
所有領導人上任前都說會謙卑,掌權後多數是兩回事。林鄭月娥是虔誠基督教徒,聽說是因為受到神的感召而參選特首,當然知道《聖經》裏的著名金句「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
記得林鄭月娥宣布參選時用得最多的主詞是「我」。整篇宣言充滿捨我其誰的豪情壯言,沒有絲毫謙卑的意味,這個表述其實配合她一貫「好打得」的形象。然而,令市民,包括部分支持者大跌眼鏡的是,她在選舉過程中的表現,例如普羅大眾發覺原來她十分「離地」,例如不懂買廁紙、不知有內地職業乞丐;老闆與專業人士對她諷刺曾俊華辦公枱上沒有文件的說話而目瞪口呆,難以相信她好像還停留在清理好文件的打工仔層次。
中央恐怕也會對林鄭月娥的突然爆肚,說會因為主流意見反對她而辭職的動作感到意外。假如這次選舉令林鄭月娥明白原來她真的不是自以為這樣精明而開始存謙卑之心,這對她自己和她領導的同事都是件好事。
其實,在今天香港的政治環境,林鄭月娥對中央存謙卑之心不成問題,對弱勢社群好憐憫更是社會共識。她要克服的難題是,能否以謙卑態度對待如何與政府持不同意見的人士,特別是有民意支持的非建制立法會議員。
敵我思維的氛圍仍在
我相信林鄭月娥不想跟隨梁振英的鬥爭路線,但觀乎選舉期間部分資深愛國人士和建制傳媒對曾俊華及其支持者的個人攻擊,甚至扣上勾結外國勢力的帽子,敵我思維的氛圍依然十分濃烈。這個情況不難理解,在嚴打港獨的國策下,寧左勿右是自保之道。其次是有不少人從社會撕裂、有敵人需要應付的政治形勢下獲得名利,社會恢復和諧則對他們沒有好處。
要向港人證明自己不是「梁振英2.0」,林鄭月娥不僅需有謙卑的態度,更需有實際行動。她的首要任務是籌組一支可以令市民信服的領導團隊(最好有一兩位像當年黃仁龍般的人才)。除了換走不稱職或民望低落的官員外,林鄭月娥須找到(而中央又同意委任)一批有能力及有公信力的人才(最好包括幾位沒有明顯建制背景的專業人士)擔任司、局長的職位。這是她取信於民的第一步。誰擔任下屆3位司長及教育局局長,將是這個考驗的關鍵。
今天香港絕大多數年輕人不滿政府是事實,林鄭月娥領導的下屆政府不可能滿足他們對普選的訴求,更是政治現實,但她起碼可以做一項毋須請示中央而梁振英一直不做的青年工作,就是積極吸納非富商及愛國二代的年輕人進入政府數目龐大的法定及諮詢組織。
在這方面,林鄭月娥的政綱已提出很好的建議,包括設立有一定比例的青年委員的青年發展委員會,委任來自不同界別的青年為法定組織及諮詢委員會的成員,以及招聘年輕人加入中央政策組。
林鄭月娥應該利用上任前的過渡期,擬好全盤計劃,物色相關的青年才俊,以便於就職時一併宣布,藉此顯示有別於梁振英不容異己的風格。
對黃絲、年輕人的態度成關鍵
不過,吸納非建制人士加入政府架構,肯定會遇到阻力,例如林鄭月娥表示欣賞曾俊華的年輕競選團隊後,有建制傳媒便對個別成員「起底」,指他們曾參與佔領行動及與泛民政團有密切關係。在這方面,林鄭月娥應該清楚,佔領行動是造成今天社會撕裂的源頭,而大多數精英青年有份參與。問題是,梁振英成功令中央把佔領行動定性為「反中亂港」的行為。
傳聞曾俊華在佔領行動期間沒有積極支持梁振英的強硬措施,是他不獲中央祝福成為下屆特首的原因。然而,既然支持佔領行動的泛民大黨已重新獲中央稱為「朋友」,把曾是「黃絲」的年輕人視為非我族類,並不符合中央現時的對港政策。
政府改弦易轍,以和為貴,會損害靠鬥爭得益的部分官員和民間鬥士的利益。因此,我相信林鄭月娥會聽到類似上述提到的溫馨提示,包括站穩愛國立場,不要縱容有港獨傾向的本土派,防範外國勢力。
事實上,林鄭月娥以往對較激進的年輕立法會議員並不包容,也曾發出官方指示,禁止官員回應被司法覆核資格的議員的提問。她能否在吸納青年議政上,跳出建制和富商愛國二代的框框,以及打倒昨日的我,是她能否改變年輕人對她看法的開始。假如她的青年新政建議未能在上任時落實,她不會有第二次機會取信愛國陣營之外的年輕人。
林鄭月娥要改變自己的性格、作風,承認自己的不足而加以改善,擺脫梁振英的鬥爭思維,頂着幫助自己上位的中央官員及建制人士的壓力,絕對不是容易的事。我不知道她是否願意這樣做或做得到,但我相信,得不到大多數港人的信任,林鄭月娥不可能在任內有效施政及維持社會穩定,遑論促進香港的經濟發展和解決眾多民生問題。
原刊於《信報》,獲作者授權發表。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