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衛還是孫中山?

警方通緝六名身在海外的港人,指他們違反《國安法》。也有不少人感到,未知道他們日後會不會變成汪精衛,但也有機會成為孫中山。

警方通緝六名身在海外的港人,指他們違反《國安法》。支持官方做法的人認為,這些人士已是外國的代理人,至少是甘於被外國利用;如果他們繼續與外國勾結,也許會變成汪精衛,所以應該被通緝。不過,也有不少人感到,未知道他們日後會不會變成汪精衛,但也有機會成為孫中山。

歷史從來就是這樣玄妙,在冥冥中重複,只是不知在哪一個位置重複而已。以羅冠聰為例,如今流亡英國,就是當年孫中山活動過的地方。我長駐英國的時候,曾採訪過一些老華僑,他們曾聽過孫中山講革命,並捐款支持。不過,孫中山後來被清廷困於中國使館,幸好得到恩師康德黎相救,才重獲自由。當年孫中山被困的地方,我也參觀過。真不希望羅冠聰重複孫中山這一段被捕的命運,因為不知道今天有沒有現代康德黎?

不少認識羅冠聰的人都說,他不崇洋,更不媚外,雖然不被中共視為「愛國」,但至少不反華;更可以肯定的是,他熱愛香港,更希望有一個民主自由的香港。這樣的軌跡,很多香港人都一樣。如今他被逼流亡海外,實在為勢所逼。那麼,這個「勢」是怎樣形成的?倒是必須深究。

事實上,當年很多中國共產黨人爭民主,就是被國民黨的打壓之「勢」逼出來的。這個「勢」也令當年的中共得到磨練,逐步成長,並利用各種條件(包括外國勢力)壯大起來。那時候,無論國民黨或共產黨,也是良莠不齊,於是出現不同的歷史人物。正是同枱吃飯,各自修行了。

逃不了人民和歷史的審判

所以,回看今天,當事人能否經得起時代的考驗?就要看他們的個人品格、政治道德、社會承擔、民族使命和歷史責任了。用通俗的話說,他們可以選擇效法孫中山,也可以選擇成為汪精衛;但無論是誰,都逃不了人民和歷史的審判。

對有志於創新歷史的年輕人,我從來希望他們不忘初心,然後保持丹心,昇華良心,鍛煉耐心,鞏固信心。所以,寧欺夫子白鬚公,莫欺青年羅冠聰!如果他忘了初心,胡作非為,大家可以批評他,但至少他今天是憑着上述「五心」辦事,就不要趕盡殺絕了。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劉銳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