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馬斯‧佛里曼:如果我們破壞了生態平衡,以後不再享有現代的生活

我們已經沒有「以後」。等到「以後」,這些美好事物將會消逝無蹤,到那時,已經永無機會挽回。因此,不管你現在打算挽救什麼,請立刻行動。「現在」就是最後關頭,再遲,一切都來不及了。

編按:湯馬斯·洛倫·佛里曼(Thomas Loren Friedman)是一位猶太裔美國新聞記者、民主黨人、專欄以及書籍作家,並是普利茲新聞獎的三屆獲獎者。

我非常高興天下文化選在此時此刻出版《世界又熱、又平、又擠》2.0中文版,相信本書如同2008年首次發表的1.0版,完全適用於當前的這個世界。在這十幾年來,我對相關議題也進行更深入的思考,希望藉由這個機會與台灣讀者們分享。以下是目前我在思考氣候與能源議題時,所依循的八個關鍵原則:

原則一:我們已經沒有「以後」

我曾在本書中提出一個觀念,那就是:再遲,我們就沒有「以後」了。

我成長於1950與1960年代的明尼蘇達州,在當時,所謂的「以後」意謂着長大後只要你有空,就可以像兒時一樣盡情享受自然四季的遞嬗。所以想「挽救自然環境」,你可以現在做,或是留待以後有空或想做時再做。

如今再也不是這樣,我們已經沒有「以後」。等到「以後」,這些美好事物將會消逝無蹤,到那時,已經永無機會挽回。因此,不管你現在打算挽救什麼,請立刻行動。「現在」就是最後關頭,再遲,一切都來不及了。請容我再說一次:我們已經沒有「以後」!

自本書首次出版以來,世界只有變得更熱(拜全球暖化之賜)、更平(中產階級的高消費生活型態)、也更擠(2008年時,地球人口是67億,而今日是77億)。沒錯,這十餘年間,地球增加了10億人口,而到了2030年又會再增加10億。這就是為什麼我會大力疾呼:再遲,我們就沒有「以後」!

在過去,大家談到減輕氣候變遷及避免生物多樣的流失,往往是為「下一代」、為「尚未誕生的孩子」所該做的事情。然而事情已不再是如此,我們必須馬上展開行動,為了你、為了我們、為了你我身邊的動植物,就是現在!澳洲森林大火期間,我人就在紐西蘭,親身感受到大火所產生的混濁空氣與煙霧,從遠在2,500英里外的澳洲襲來,我們現在已無法置身事外。

知名海洋學家厄爾(Sylvia Earle)貼切的形容了這個刻不容緩的關鍵時刻:「我親眼見證了地球史上最偉大的發現時代,以及最嚴重的失落時代」。面對未來,她告訴我們:「我們正站在一個十字路口。現在我們所做的,或是沒有做到的,都會決定未來的命運──不只是我們的未來,也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未來。」

我們必須在2030年之前,讓碳排放達到減降標準,否則整個地球氣候系統將會開始失控。

原則二:我們正站在氣候系統瀕臨失控的十字路口

為了將我們面臨的危機以量化方式呈現,斯德哥爾摩復原力中心(Stockholm Resilience Center)主任羅克斯托姆和一群地球系統科學家在2008年提出了「地球生命支持系統」(planetary life-support systems),是人類存活之必需,也是一種潛在的邊界,人類的發展必須避免逾越地球限度,以免引發「不可逆且突發的環境變動」,造成「全新世」徹底終結,使得地球成為不宜居住之地。

他們的主張很簡單:無論我們是否知情,我們的社會、產業和經濟都是站在「全新世」的穩定氣候基礎上建構而成。我們沿着海岸線和河岸打造我們的城市;我們種植需要依賴特定溫濕度才能栽培的作物;我們根據過往氣候來決定建築物是否要安裝冷暖空調;我們仰賴永凍層來撐持從阿拉斯加到西伯利亞的城鎮、管線以及道路。我們身處史上最佳的氣候狀態之中,安適到對氣候的重要性毫無所覺。但當美國東岸一年淹六次水,當麥作在攝氏34度的高溫下發育不良,當墨西哥灣岸的工業和城市一再發生水患,當傳染病透過全新品種蚊子的散布而引發流行,當源於喜瑪拉雅山的河流(供應超過10億人)在夏季時乾涸,這些現象為什麼會發生?我們是否還覺得自己能永遠享有適合生存的氣候?

在問上述這些問題時,或許你也開始意識到,如果我們破壞了生態系統長久以來所形成的穩定平衡,將會翻轉目前地球的現狀,我們所享有的現代生活可能將無以為繼。

大自然也是由系統和器官組成的體系,有海洋、森林、大氣、冰帽等等,而地球科學家經過多年的研究,已經知道各項系統和器官最穩定的運作水準為何。羅克斯托姆告訴我們:即使無法明確指出地球運作界閾的確切數字,但我們可以確定,格陵蘭冰棚會在一個固有的臨界點融化、亞馬遜雨林會在一個固有的臨界點傾覆,然後事情一發不可收拾,再也無法恢復。就像我們絕對不會等到人體機能逼近崩潰時才做因應,我們也不應該這麼對待賴以為生的地球。

但我們現在就是如此對待地球,而這是多麼的危險。大自然無法用言說的方式,告訴我們她的各項臨界點為何,幸好羅克斯托姆和他的科學團隊運用科學方法,估計出了那些臨界點的位置,他們找出了九大範疇的地球臨界值(planetary boundaries),例如:氣候變遷、海洋酸化、平流層臭氧消耗、生物多樣性等,界定出人類追求發展時所不可踰越的那條線。然而,事實擺在眼前:人類往往不是徘徊在界線邊緣,就是即將打破界線。這就是為什麼我會說:我們已經沒有「以後」。

新書簡介

書名:《世界又熱、又平、又擠》(Hot, Flat and Crowded. Why the World Needs a Green Revolution: and How We Can Renew Our Global Future)

作者:湯馬斯.佛里曼(Thomas L. Friedman)

譯者:丘羽先、李欣容、周宜芳、許貴運、童一寧、黃孝如、楊舒琄、蔡菁芳、顧淑馨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20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