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教學:在沙漠教游泳?

除了創意、思辨、合作等能力,令學生能夠應對瞬息萬變的社會,是我們的重要教學目標。今次疫情,就考驗哪些學校、哪些學生應對得更好?沒有老師課堂教授就無法學習的學生,高下立見。

一個游泳老師到了沙漠,他每天四處找水源,希望在沙堆裏建造一個泳池,一心只想着傳授泳術。他是否應該想一想,當地小孩是否有其他更有效、更適合沙漠環境的改善健康運動?同一道理,疫情下在網上重構學生排排座的課堂,是否良方?

應對變化的能力

除了創意、思辨、合作等能力,令學生能夠應對瞬息萬變的社會,是我們的重要教學目標。

今次疫情,就考驗哪些學校、哪些學生應對得更好?沒有老師課堂教授就無法學習的學生,高下立見。

疫情下無法排排坐學習,老師想方法網上重構一個課室,是否良策?尤其是大專水準的課程,網上早已有大量不同深淺程度、教學方法及內容的自學教材。學生可以按自己的能力、進度及空閒時間去學習。香港教育局己提供了一些練習(如STAR 平台),也正在努力去大量加強這方向的發展。

若個別學校已編制或搜集了大量這些教材,學生也習慣以這類模式學習,那麽老師及學生當然很易轉到網上學習。但在疫情下,要求所有教師都學習拍片,做網上教材,是否有效?再者,很多家長攀比那間學校教材更多,也誤認這是孩子學習的唯一方法。

不單只老師每夭忙於家家後園煉鋼製造網課教材,所有孩子也要長時間坐在螢幕前被動聽課。此外,老師在網上較難了解學生進度,而學生的專注力也不一定能保持太久。近期遇見很多老師,都怨聲載道,不知怎樣做,也不認為成果很好。網上重構排排坐的課堂,不是出路。

在家長方面,因為防疫坐困家中,各人生活己感乏味;而家長唯恐孩子「失學」,沒有天天學習課本,所以易與孩子產生矛盾磨擦,焦慮極高。

自學的關注點/磨刀不誤砍柴工

其實課本上的學習,只是小孩學習的一小部分。尤其是小學及初中,公開考試壓力較低,我們可以推廣閱讀及自學。如果學生可以自己閱讀,不論讀什麼書,認真讀書自學半年,收穫可能更大。此時老師的工作不再是教授內容,而是支援學生,教授或改善他們自主學習(學術上稱「自我調節學習」Self-regulated learning)的策略及方法。

要懂自學,學生應學習訂定自己的目標,找出評價自己是否達標的方法,知道要不斷調整學習策略,並需經常主動對自己作出鼓勵。

教師如何提升學生自學能力?舉例來說,學生透過寫電子器材使用方法的說明書,去學習寫作。他們在網上收集一些說明書,評價並比較它們的優劣,學生也設法改寫一些表達較差的說明書。

與課堂上課相似,網上教學也經常分為:「小組活動」及「整班上課」。因為讓學生可以展示自己的作品及提出意見,十分重要,很多老師會將一班學生分為多個小組,讓他們互相展示及討論;當然老師也可以做一些網頁,張貼所有學生的成品。學生無機會展示,大家都會較懶散。

在網上「整班上課」時,老師可請每個小組做一些總結及報告。

改變教學目標

既然目標是教懂學生自學,所以老師不再是比較那組的說明書改寫得最好,而是討論每一組如何設立自己的目標,怎樣去評價自己是否達標,如何修改學習策略,最後怎樣去鼓勵自己。這些都是大組開會時分享關注點。老師教學重點不再是修改錯別字、理順文句。

讓學生找自已感興趣的課題去學習,較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也遷就學生手上能找到的資源。若學生選擇挑戰自己,去找途徑學習病毒、流行病學、中美國際關係等,這固然可喜。但跟做廚師的父母學習廚藝、了解分析食材、甚至鑽研佛經、學習針黹;只要學生有與趣、富挑戰性、在疫情下學生有絛件達到的,均是可接受、有實效、有意義的學習。

各位游泳教練,既然來到沙漠,不要再想着怎樣用傳統方法去教游泳,甚至不應總是想着去教游泳。很多重要的教育目標,平日課堂上未有足夠關注。

老師、校長、家長、學生們,就趁着這個疫情,網上或網下去上烹飪課、醫學課、外語課、國際關係課、中國詩詞欣賞課等。更重要的學生應趁這機會提高自學能力,只要「得其環中」,自然能「以應無窮」。假以時日,就像呼吸一樣自然,自學是應對急速改變的世界必具的能力。

只要認真學習,半年不坐在課堂裏,對人生並無損失。

原刊於《星島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侯傑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