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季,都是大學畢業生求職的旺季,但自去年社會運動後,企業的招聘活動已有所放緩,到今年1月下旬疫情開始蔓延,及後更席捲全球,本地經濟急速大幅下滑,大多數行業的招聘意欲低迷。
看看大學聯校就業資料庫的數據, 3月份的職位空缺是3748個,比去年同期的7432個,大減一半。在僧多粥少之下,應屆畢業同學面對的求職逆境,可見一斑。
要打贏這場求職戰,就得進退有道。容我借用銀行業的流行術語,稱之為「定向降準」的策略:
進一步瞄準目標
一般同學求職,都是採取漁翁撒網式的方法,這在順風順水時還管用,但今天風高浪急下,無的放矢只會徒勞無功。所以,一款履歷走天涯的日子,已注定結束。取而代之的,是瞄準每一份申請的工作職位,從考官的招聘意向及需要出發,認真炮製合意可觀的相關履歷,即所謂的「定向」。只有這樣,才能脫穎而出,贏取得來不易的面試機會。
具體來說,就是針對每個空缺,挖掘及突出一、兩個本身稍勝一籌的優點,尤其是學歷以外的相關工作能力,好讓對方不能抹殺閣下這位看來出眾的求職者。
譬如申請的,是銷售或推廣的職位,務必提出你能成功游說別人的佐證。本身具備向顧客推銷的工作經驗固然理想,但諸如代表大學團體成功舉辦對外籌款活動,以致大幅招募會員的成績,都是有助說服考官的證據。
退一步降低期望
本地的勞動市場,從來都是供求主導,最近幾年經濟景氣下,畢業同學要覓得一官半職,沒有什麼難度。然而今年形勢比人強,同學有需要稍為降低自己的期望,即所謂的「降準」。從心儀的行業和公司,到理想的職位,以致要求待遇等,期望值都要打個折扣,求職包容度要明顯提高。
好像不少同學心儀的外資跨國企業,今年招聘活動格外審慎,退而求其次就得向本地大中型公司敲門;或者本來只鍾情本科專業的工作,如今也要把其他職位納入目標範圍;至於入職薪酬,適度下調可議空間,應是務實之舉。大家不要忽略時間及機會成本,10月前聘書仍未到手的話,下年度的招聘季又再開始了。
初出茅廬的畢業生,可能對職位和公司有所顧慮,但不論具體工作內容或公司作風等,實際與想像總有落差,倒不如上任親身體會方行定奪。
說到底,一鳥在手,勝過百鳥在林,況且現在林中雀鳥也愈來愈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