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7月1日,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中央對香港的一國兩制方針政策也開始實施。時至今天,一國兩制在香港的貫徹總體而言是成功的。香港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公共政策得以延續,香港保持了繁榮穩定,香港人的人權、自由和生活方式基本上保存下來,香港憑藉其獨特優勢對國家的發展發揮了一些重要的、獨特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香港與內地的經濟合作不斷拓展,香港與內地和中央雖有不少摩擦但彼此關係大體上仍屬可控,各國投資者對香港投資環境的信心不減。國際社會尤其是西方國家對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施雖偶有微言,晚近更諸多責難,但總的來說仍然認為一國兩制基本上運作有效。
對於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施成效,中央的總體評價頗為正面。國務院新聞辦2014年6月發表的《「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的《白皮書》如此總結,「香港回歸祖國後,『一國兩制』由科學構想變成生動現實。中央政府嚴格按照香港《基本法》辦事,認真履行憲制責任,堅定支持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和政府依法施政;香港特別行政區依法實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繼續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不變,法律基本不變,繼續保持繁榮穩定,各項事業全面發展。『一國兩制』在香港日益深入人心,得到包括香港同胞在內的全國人民的衷心擁護和國際社會的廣泛好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14年1月)
《基本法》有效期並沒有年限
一國兩制的核心內容,是保持香港原有的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而50 年後中央的對港政策為何卻沒有確定下來。香港《基本法》第五條說明,「香港特別行政區不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前主任委員姬鵬飛1990年3月28日在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就《基本法》(草案)及其有關文件發言時表明,一國兩制方針將會維持50年不變,「『一個國家,兩種制度』是我國政府為實現祖國統一提出的基本國策。按照這一基本國策,我國政府制定了對香港的一系列方針、政策,主要是國家在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時,設立特別行政區,直轄於中央人民政府,除國防、外交由中央負責管理外,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高度自治;在香港特別行政區不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和政策,原有的資本主義社會、經濟制度不變,生活方式不變,法律基本不變;保持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和自由港地位;並照顧英國和其他國家在香港的經濟利益。我國政府將上述方針政策載入了和英國政府共同簽署的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並宣布國家對香港的各項方針政策50年不變,以《基本法》加以規定。『一國兩制』的構想及在此基礎上產生的對香港的各項方針政策,是實現國家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同時保持香港的穩定繁榮的根本保證,是符合我國人民,特別是香港同胞的根本利益的。」
不過,有趣的是,香港《基本法》作為體現一國兩制在香港實施的一條全國性法律其有效期卻沒有年限,即是說除非中央宣布《基本法》在2047年後不再有效,否則《基本法》在2047 年後仍然是香港的憲制性文件。理論上,如果中央要改變香港的制度和與其相關的生活方式的話,則中央只需要廢除《基本法》或取消《基本法》第五條便可。因此,起碼在法律層面而言,如果中央沒有那樣做,2047年後香港原有的制度和生活方式便「應該」會得到保持。誠然,鑒於香港是一個「變幻才是永恆」的社會,社會變遷非常迅速,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時的香港與1990 年《基本法》頒佈時的香港已經大有不同。回歸以來香港更在不少方面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因此2047年時的香港恐非今天的人所能預見。事實上,當初承諾要保持不變的香港「原有」的制度和生活方式實際上已經面目全非、無法保持下來。況且,《基本法》也規定了香港的政治體制可以不斷因應實際情況而發生改變,所以單就香港的政治體制來說也不可能維持「不變」。因此,就算修改《基本法》第五條,從而讓香港「原有」的制度和生活方式再延長一段時間其實實質意義也不大,而且所謂「原有」的制度和生活方式究竟是哪個時候的東西也無從定奪,因此中央這樣做,反而在香港社會會引起無窮的爭論,觸發激烈的政治鬥爭,更會桎梏香港的管治和發展。
從一國兩制在香港實施的經驗觀察,當年為了穩定人心而提出的「保持原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的承諾雖然產生了穩定人心的作用,讓香港得以順利回歸祖國,但另方面的確讓不少既得利益勢力和抗拒改革的力量得以捍衞自身利益,損害集體福祉,延續或惡化不少不公不義的情況,也帶來了社會怨氣叢生和香港發展與公共政策改進受阻的嚴重後果。而且,經過多年來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儘管香港的反對勢力經常作出香港會走向「大陸化」的恫嚇,大部分香港人已經不擔憂香港的制度和生活方式會發生他們無法接受的改變,所以,在「五十年不變」結束後,我們大概可以預期,中央不會再作有關保持香港「現狀」的承諾,或者把不少的公共政策和措施「固定」或「凝固」下來,好讓香港有更廣闊的發展和改進空間,也讓香港特區政府能夠因應香港的情況和需要,靈活地制定適合香港的公共政策和糾正一些長期存在的不公平和不合理的現象,從而促進香港的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
港人應接受和適應回歸中國的事實
其實,中央在制定「五十年不變」的方針政策時並沒有把一國兩制局限於50 年的打算。提出「五十年不變」的原因之一,是50 年已經包含了兩代人的光景,因此有充裕的時間讓香港人接受和適應回歸中國的事實。另外,中央的設想是中國在香港回歸50年後,應該在現代化征程中已經取得長足的進展,屆時內地部分大城市的生活水平可望貼近香港,而彼此在制度上的差異亦會大幅縮窄,因此香港人更毋須擔憂香港會受到內地的「拖累」或「威脅」。鄧小平先生在1988 年曾指出,「中國的發展戰略需要的時間,除了這個世紀的12年以外,下個世紀還要50年,那麼50年怎麼能變呢?現在有一個香港,我們在內地還要造幾個『香港』,就是說,為了實現我們的發展戰略目標,要更加開放。既然這樣,怎麼會改變對香港的政策呢?實際上,50年只是一個形象的講法,50年以後也不會變。前50年是不能變,50年以後是不需要變。所以,這不是信口開河。」(鄧小平,1993:39)國務院港澳辦主任魯平在香港回歸前也有類似說法,「我預見,『一國兩制』方針不僅50年不變,而且在更長的時間內仍將不變。因為我們需要數百年的時間把中國建設成為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在整個過程中,香港將繼續作為中國與世界之間的橋樑而發揮重要的作用。」
誠然,在過去21 年,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的確遇到一些困難和障礙,特別是香港的反對派對一國兩制的「另類詮釋」在社會上尤其是年輕人中間造成了不良影響,不同反對勢力不斷挑戰中央的底線和香港特區政府的管治威信,有人甚至提出各種形式的分離主義主張和行動,更有人試圖勾結外部勢力和製造動亂向中央和特區政府施加壓力,從而讓香港成為國家安全的威脅。內地和香港有部分人因此甚至認為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際落實情況沒有符合原來的設想,所以難言成功。不過,按照中央對國際和國內的發展大局的研判,儘管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甚至呈現若干「變形」、「走樣」的跡象,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大體上還是成功的。
思考香港一國兩制的未來緒論三之一
新書介紹
書名:《思考香港一國兩制的未來》
作者:劉兆佳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0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