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大學常務及學務副校長衞炳江在香港電台節目《香港家書》表示,今次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暴露了現今世界的公共衞生、防疫、治療等各個環節上的弱點,亦提供了大量的科研問題和創新創業的機遇。以下為他的信全文:
展同:
世界正面對新型冠狀病毒的大流行,英國近一兩個星期新增了很多確診個案,連查理斯王子也確診,你一個人在英國一切要小心。其實早在1918年,地球上也發生過西班牙型流感大流行。當時疫情造成全世界5億人感染,估計死亡人數有1700萬到5000萬。100多年後的今天,科技已經大大進步。全球的科學家都正在努力硏究這個新型冠狀病毒,硏發疫苗和快速測試藥劑 ,幫助人類對抗病毒,減低疫情。而不少科硏工作,都是在各大學裏進行。
理大一直研究應對大型流行病
就像我工作的香港理工大學,我們的科研團隊包括教授,技術人員、測試員都盡力對抗疫情。當醫管局醫療用面罩出現短缺,理大的團隊於六天內用3D列印技術設計了一個新的醫療用面罩。之後更聯絡廠商在香港大量生產,解決了醫療用面罩供應的問題。
另外,理大一直有在應對大型流行病進行研究,理大的教授與香港大學的醫學專家,經過長達5年的合作,硏發出一個全球首創,可於一小時內同時測試出30多種呼吸道疾病的快速診斷系統。這個系統已經準備大量生產,希望在短時間內可以加入抗疫前線。
香港政府近年愈來愈重視科研
科研的確可以改變世界,幫助我們戰勝疾病。但是研究本身是一條艱辛而漫長的道路,有時候真可謂十年磨一劍。研發過程上,我們經常遇到不同挑戰及困難。除了研究項目本身的複雜程度和困難,我們亦會遇到一些外在條件的限制,例如研發資金和科研人才不足。眾所周知,香港過去在研發方面的投入不多,只佔全港生產總值的百分之0.8,遠低於鄰近地區和國家的百分之2至4。 香港的研究經費主要來自政府,而來自商業企業資金向來不多。在人才方面,有限的大學教學職位,加上沒有大型科學項目,導致博士畢業生缺乏出路、就業前境,所以很少香港本地年輕人願意投身科研工作。
不過,我們已經見到曙光,香港政府近年愈來愈重視科研,答允將會在五年內將研發投入,增加到生產總值 的百分之1.5。加上中國內地向香港學術界開放了大型中國國家項目,而且香港政府也推行了不少鼓勵私人企業科研投資的政策,例如配對資金,稅務優惠等,這些政策有助於香港科研發展和人才培養。
研究工作固然艱辛,但要將科研的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是另條一條漫長和荊棘滿途的路。很多初期前景無限的高新技術,都經不起市場的嚴苛考驗,鎩羽而歸。但是香港有着優厚的條件成為一個科技產業的創新和創業中心。將大學的研究成果轉化成為做福人類的產品或者應用,香港擁有許多世界一流的大學,在科研上有優勢。高科技產業的特色是三高,高投資,高風險,高回報。香港是全球三大全球金融中心之一,資金籌集不是個問題。要有高回報,當然要有市場,在全球化,加上中國14億人口的龐大的市場,市場也不是問題。加上內地的強大工業製造能力,香港要成為地區甚至世界的科研中心,可謂萬事俱備。但各個因素互動,而且環環相扣。要成功在香港建立一個穩定,可持續的創新創業的生態系統,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政府,業界,和大學各方仍須努力。
疫情提供大量科研問題和創新創業機遇
今次的疫情,暴露了現今世界的公共衞生、防疫、治療等各個環節上的弱點。提供了大量的科研問題和創新創業的機遇。例如發展可多次使用的醫療防護裝備、公共空間的消毒防菌防病毒方法、一種能夠免疫於一整個病毒家族的疫苗、可以在短至幾分鐘之內便能夠準確化驗出患者呼吸道疾病原因的檢測系統、或者能夠在短時間內開發疫苗和治療藥物的方法。可以開發的各種新的防疫抗疫方法,真是多不勝數。
其實,新型冠狀病毒的爆發,只是人類與微生物鬥爭的悠久歷史中的一場戰役。氣候變化會帶來更多流行疾病的威脅,因為只要平均溫度有攝氏一兩度的變化,就會破壞自然界中微妙的生物平衡。現在該是人類將更多的精力和資源投入到捍衞公共健康的時候了!
展同,每一個困難背後都隱藏着更大的機遇。所以我們要樂觀,努力學習和工作,相信明天一定會更好。最後,小心保重身體!想一想你喜歡做的事,然後努力向着這個目標進發。年輕的你,前途無限!
最後記得保重身體。
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