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2月13日,香港中華總商會舉辦「2017中總論壇——區域合作與全球經濟展望」,邀得一眾經濟專家、華商領袖出席。當中,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亞太區顧問梁兆基先生任演講嘉賓,就環球政局及中國經濟發表意見。本文為梁兆基發言整理,內容經過刪改潤飾。
梁兆基:
未來20年,環球經濟格局將會變得很不一樣。我認為今年是經濟格局轉向的分水嶺,來年經濟發展方向,將會與過往的走向截然不同。今年亦是特朗普上台的年分,雖然這只是個巧合,但這位美國領袖將令國際形勢變得更快。
各位必須留意到兩大趨勢:一,反全球化;二,亞洲堀起。所謂反全球化,亦即是保護主義,專注本土生產,減少國際貿易。這潮流已醞釀數年,現在開始打正旗號。過去40年,自由貿易令到全球得益,經濟變得䌓榮,反全球化思潮將會扭轉這些成果。至於亞洲堀起論,亦是近年常常提到的論調。在反全球化的環境下,亞洲將會堀起得更快。不少研究指出,中國的經濟規模將於2030年超越美國,印度的經濟規模也將於2050年超越美國。
中國的中產人口將達5億人
經濟規模是相當重要的,在座一眾商家想必比我更清楚。沒有市場的話,什麼也幹不成。19世紀,世界經濟重心在於歐洲和英國;20世紀,重心西移至美國;21世紀,我預料會繼續西行——經濟重心重返亞洲。我的意思不是風水輪流轉,但世局發展的確如此。
2030年,中產階級將是最重大的勢力。事實上,史上所有經濟體制的堀起,背後都靠中產階級支持。2030年,中國的中產人口將達5億人,數字約是美國總人口的兩倍。假若你是賣吸塵機的,有位中產來光顧你,他買一部吸塵機,另外有位富豪來光顧你,他也只會買一部吸塵機,而中產的數量明顯比富豪要多很多。
美國最大問題:財富分配不均
全球化發展至今,最大得益者是誰?——美國。這些年來,她的企業家僱用低工資的亞洲工人,她的國民消費便宜的進口貨。現在特朗普說要反全球化,我們聽着當然不太開心,但更替美國人不開心。美國是靠着自由貿易崛起的,是靠着自由貿易累積國際影響力的,放眼全球的國際貿易標準制定,世界貿易組織(WTO)、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等等,都是美國帶頭的,自由貿易令她擁有這種權力。
為何美國會放棄自由貿易?因為分配不均。沒錯,美國相當富有,但富有的人自有富有的煩腦。你看那些富豪常常發生爭產問題,有錢人才爭產的,窮人根本沒產可爭,這是富有的問題。美國的財富很多,但集中於企業家手上,低下階層不能分享利益,自然會有不滿。西方奉行民主制度,而窮人比富人多,所以紛紛走出來反建制、反貿易、反利益。這倒應了中國先賢的一句話:不患寡而患不均。
區域經濟合作的主導權移至亞洲
有人以為,亞洲正要堀起,卻偏偏碰上反全球化的浪潮,定有負有影響。我認為,若然特朗普當選總統的時間早了十年,亞洲發展必受影響。但特朗普現在才上台,反全球化的趨勢也是近年才醞釀成形,對於亞洲的影響不會很大。須知道,中國發展至今,目前應該開發消費市場,不會再過分依賴貿易。
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是訂立全球貿易標準的遊戲,以往由美國帶頭,所有國家都要以她的標準為依歸。現在她不玩了,就留了空間讓別國發揮。區域經濟合作的主導權會慢慢移至亞洲,亞洲是全球最大消費市場,未來的貿易量相當於歐洲、美洲的總和。貿易需要融資,所以金融標準的主導權也會移至亞洲,以往由IMF主導的議題,相信會轉移至類似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的機構。
當然,亞洲有着自身的問題,最大問題是基建。不過,這方面我對中國相當有信心。近年的中國有着兩大進步:一,教育;二,基建。我國的交通設施比美國更先進,美國在奧巴馬時代才開始重建高鐵,中國現在已有能力輸出高鐵系統。一帶一路的其中一環,就是要高鐵基建輸出至整個亞太區。
美國債務比例或在未來十年突破200%
近日美股節節上升,有人認為是特朗普因素帶動,從中推測美國的保護主義政策是正確的。對於,我必須強調,所謂「長遠經濟利益」並非短期能看得出來的。美國目前的政策是減稅,她的稅會比香港還要低,同時又增加政府開支,大興土木,把資源投放於基礎建設。這樣的結果必然是債務急速上升。類似的劇本早在列根時代已上演,但列根也只是減稅而已,沒有大灑金錢,反而控制政府開支。然而,列根時代的美國債務比例依然從26%升至41%。今時今日,我倒要看看特朗普如何找到資金。是否真如他所願,能夠徵收墨西哥關稅以彌補收入呢?若然不能的話,我敢說美國債務比例將在未來十年突破200%。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