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策研究所進行問卷調查 過半市民反對暴力

香港政策研究所分別於8月18日(維園集會)及8月31日(遮打花園集會),進行兩次調查。對象只選取了8月份兩次較大規模的反修例集會的參加者,未有包括有不同政治意見和傾向的市民。

《逃犯條例》修訂草案引發一連串示威行動,至今仍未終結。反修例示威者的價值取向和行為與2014年的佔領中環參加者有不少差別。為了解反修例示威者的意見,以及他們對抗爭的取態和想法,香港政策研究所分別於8月18日(維園集會)及8月31日(遮打花園集會)由民間人權陣線發起的集會中,進行兩次抽樣方式在指定集會範圍訪問參與集會人士,成功收回408個回應。調查結果基於進位原問卷調查。調查共有40題,以便利因,百份比總和未必等如100%。

調查對象只選取了8月份兩次較大規模的反修例集會的參加者,未有包括有不同政治意見和傾向的市民。

調查結果

1. 受訪者多數認同運動方向,亦認為要有政策回應才可紓緩

在調查中,有65%受訪者同意「抗爭運動正向成功方向走」,超過八成半人同意「推行獨立調查委員會可暫時緩和現時局面」及「推行政制改革是和解的必要條件」,超過六成人傾向「一國兩制」治港,74%受訪者「不怕解放軍介入」。

超過八成人(84%)認為「香港政治經濟制度有根本問題,可推倒後重建新制度」,九成人認為「中國政治經濟制度有根本問題,可推倒後重建新制度」,反映甚多受訪者有所謂「攬炒」的思想傾向。

2. 受訪者接受暴力程度高,過半數不同意主動襲擊警員或官員或使用致命武力

有關抗爭的價值觀上,有超過一半(56%)受訪者同意「用武力才能逼使政府接受我們的訴求」,有75%受訪者同意「不影響到其他市民就沒有壓力」,有四成人認為「成功爭取最重要,即使失去民意支持」。同時,有64%人認為「街坊及小朋友都因清場受傷,所以沒有人是無辜的」,超過一半人(51%)認為「因為警察及官員是霸權的一部分,他們不應受人道保障」。

調查綜合了19種不同的抗爭方式了解受訪者的接受程度,發現超過一半受訪者不接受、會勸阻或會譴責的抗爭方式只有兩個,分別是主動襲擊警員或官員(50%)及使用致命武力(62%)。反映受訪者對暴力的接受、同情或理解的程度相當高。不過亦有77%人同意「對付怪物就不要讓自己變成怪物」,超過五成人(56%)認為「抗爭的方式是有底線的」。

3. 受訪者不乏高收入及高學歷人士,年齡較大的傾向温和取態

對比受訪者的取向與其年齡、教育程度以及每月平均收入的關連,發現其取向與年齡有較大關係,與教育程度或收入多少反而關係不大。以題目ST1為例,同意「用武力才能給予政府壓力去抗爭」的受訪者中,有59%是月入$20000或以上人士,有83%是大專或以上學歷。

在有關抗爭的價值觀上,關於「和平、非暴力抗爭或是武力抗爭」,受訪者隨年齡增加而傾向和平。關於「行動可不可以影響其他市民」受訪者亦隨年齡增加而傾向認為不可以。關於「民心重不重要」,受訪者隨年齡增加而傾向認為重要。關於「警察及官員的家人是否無辜」,受訪者隨年齡增加而傾向認為是無辜的。關於「警察及官員應否受人道對待」,受訪者隨年齡增加而傾向認為應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