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及金融機構論政,一向避忌。可是,香港自6月至今所發展的情況及局勢,全球關注之餘,更觸動了投資者神經,信心動搖。
無疑,政治課題存在敏感,但香港仍然是金融中心,支配經濟命脈,商界及銀行等其實理應更要表達意見,這毋須是政治立場的表述,重點是由主要持份者發表對前景的看法,是樂觀抑或憂慮,都可供當權者甚至市民,作為有份量的資料參考。
對於香港,老爺子由回歸前的期盼、到之後期望落空、失望,現在更是氣上心頭。港澳辦回歸後首次搞一場記者會,談論香港情況,字裏行間其實已相當溫和。很簡單,香港即使未必再是中央眼中的珍貴金蛋,但凡事要算盡下行風險,老爺子未必無意一切從嚴,但當中帶來的Downside risks,根本既多且又大至難以計算,所以唯有繼續啞忍。
政治問題 差人解決
友人直言,現屆政府官員素質為特區成立以來最惡劣的一批團隊。高官問責、林鄭下台,市民可能會消消氣,但對內地而言,林鄭無能也要死撐,皆因讓她掛冠,等同向示威屈服,甚至被解說成為人民成功推翻政府,那何止情況特別嚴重,而且罪大惡極。
至於獨立調查委員會,這個公眾共識的訴求,連建制派也不表反對。可是,政府害怕失去警隊,失去作為穩定社會的最後堡壘,而警隊亦認定委員會是針對警察,凡調查委員會必反,事到如今,怪的是政治問題由差人解決。
市民要順氣,元朗一事由於更觸及人身安全的終極底線,既然電視片段有合理證據對當日負責事件的相關警員抱懷疑,至少社會聚焦問題,宜先集中從元朗事件警方處理手法着手,以示公正,亦是減低市民對警察不滿的最根本做法。
近日,商界對香港政府是否具備有效管治提出疑問,某程度上是市場對本港最嚴重的關注,事關投資在一個地區與否,商機之前,先要考慮正正是政治穩定及其安全性。無疑,凡事總有解決的一天,但政府在《逃犯條例》修訂事件上,幾乎將所有持份者、商界巨賈及基層、文官及執法機構都全部開罪。臨近施政報告,政府要重新討好已得罪的階層,基於利益不同,訴求各異,最怕導致政府又再做錯政策。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