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應「奧地利史華哲協會」黎教授邀請到文化中心欣賞一場香港中樂團音樂會。本以為此類節目相當高貴典雅,也許需要正襟危坐,過程頗為沉悶……結果卻看到兩個樂團合作的無限創意,令筆者喜出望外!
獲得「奧地利史華哲音樂大獎」的雅諾斯卡(Janoska Ensemble)歐洲樂團,以特殊的音樂風格風靡中歐。樂團的幾名成員都屬於同一個斯洛伐克家庭成員,他們生於音樂世家,均受過嚴格的古典音樂培訓,至今已是樂團第六代。演奏時採用傳統的小提琴、大提琴及鋼琴,但表演風格絕不傳統,他們把大家耳熟能詳的旋律重新編曲,以熱情洋溢、活潑非凡的方式演繹,令聽者獲得嶄新的、意料之外的感受,被譽為「雅諾斯卡風格」。
當晚第一個創新,是中西音樂合作。雅諾斯卡與香港中樂團,一中一西、一小(幾個人)一大(中樂團演出者超逾80人)、樂器完全來自東西兩方,本屬南轅北轍的兩派樂風,雅諾斯卡特別來到香港,兩者在這個東西文化薈萃的地方合作表演,意義已是不同凡響。
打扮活潑 皮鞋踏響配合音樂
第二是中西合璧的節目安排。其中包括了很多公眾耳熟能詳的選曲,例如:披頭四樂隊保羅麥卡尼(Paul McCartney)的Yesterday、莫扎特的Overture to the Marriage of Figaro、鄧麗君主唱的《月亮代表我的心》、小約翰·史特勞斯的Die Fledermaus、唐朝名曲《春江花月夜》等。一天晚上馳聘於古今中外名曲之中,中段更有歌唱及邀請觀眾合唱環節,非常賞心悅聽。
第三是聲色藝全的表演。雖然這是屬於正統的音樂會,雅諾斯卡的表演卻充滿活力,除了編曲獨特,大多非常輕快悅耳外,表演時也活潑可愛。他們穿上圓領T恤、外套西裝、反光的珠片皮鞋,拉奏彈琴的技巧出神入化,輕快處飄逸如風;到音樂強勁之處,他們配合節拍,利用皮鞋踏響舞台,讓踏台之聲也成為音樂的部分;到了興奮之處,兩位小提琴手甚至一齊跳起來!高潮處此起彼落。
中樂團環保科學方式改良樂器
第四是中樂團的創新。當晚的壓軸演出有兩個重點項目:一是由作曲家伍敬彬改編雅諾斯卡樂團原作的Paganinoska,讓中樂團加入原屬歐洲的歌曲中演出;另一個是由伍敬彬原作的新曲《下一站,月球》,此兩曲皆由香港中樂團委任創作,彰顯樂團銳意創新的精神。
此外,中樂團另設一樂器改革小組,把傳統的中樂器改良,例如以環保的PET聚酯纖維膜代替傳統樂器使用的蟒蛇皮,以科學計算法重新設計中樂力器的共鳴箱等。樂團並時常舉辦中樂論壇及作曲比賽,曾締造世界最多人同時演奏的健力士紀錄等,多次獲得藝術成就、中樂教育、管治管理、市場推廣等獎項。
雖然表演非常創新及精彩,可惜當晚未見滿座。筆者謹藉此小文,把愉悅的心情真實反映給各位愛樂的市民,唯望大家多支持本地樂團這麼有創意及精彩的演出。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