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教育界同心相應,橋橋相通

——序《教育同心橋:校長也上課四》

由同心教育基金全資贊助,教育評議會教評心事的同工同心執筆,灼見名家的協力支持,合力出版《校長也上課》的第四集,取名《教育同心橋》。港情、國情、世情,一而三,三而一,願教育界同心相應,橋橋相通!

社會學的定義,「後現代社會」生活形態早在二十世紀後段經已出現,其中兩條,一是無限自我,二是什麼也不確定。二十一世紀快滿20周歲了,愈發達、愈「文明」的社會,「無限自我」與「什麼也不確定」的價值觀,仍然方興未艾,郤是雜草叢生,成也敗也!

學術的研究,當要有「無限的自我」思考空間,方可在眾多不確定的迷惑中,找尋出一家之言,發明定律、定理,有利民生、有益世道人心。但政治上,卻未想到,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幾可主持世界秩序、金融發展,而又標榜自由、民主及全面開放的美國,近年保守成性,卻又無限自我,在不少國際場合上,公然反對連美國自己有份並多方已簽訂的國際條約,環保的、限制核武的、促進經貿發展的,統統都有,只要美國優先,破壞全世界的安全都在所不惜;同時亦旗幟鮮明,呼朋引伴,干預他國內政,打擊最大最重的就是中國!

國際競爭,早已有之,政治、社會、經濟、軍事各個範疇的比試,結果是惡性互鬥踐踏,生靈塗炭?抑或彼此良性互動,剔除歧見,友好相處,同一世界,同一夢想?放在前面的兩條路:是要民粹偉大?還是要人類生命的共同體?我們必須抉擇。

當今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顯學興起,事有本末,人工智能是人工打造出來的,最終是否被「智能」淹沒,失卻人的主體價值,人性人情要靠邊站?不要爸爸,不要媽媽,不需要有個家,只要AI?我看關鍵還在於教育,是既要有珍視寶貴傳統的胸懷,亦要展示具開創未來魄力的教育。而一連串對教育的疑問,不能迴避:教育持份者對全人的教育是否心口如一的重視?是否窮不能窮在教育之上?是否能夠用優秀的教師教出優秀的學生?確實,教育如何的輸入,就有如何輸出!端的是教育事功的各個持分者的取態及引導。

人生七十多的是,既要有童真保留,而又走向對知識渴慕追求,建立積極的人生態度,讓生命活得具有價值和意義,不同的階段,需要有不同的老師與夥伴攜手同行,穿山過海,排除艱難險阻,填滿心中空白,達到彼岸。然後又再次出發前行。

科學技術與人文精神的結合

1911年辛亥革命之後,孫中山先生提出全國的實業計劃,其中重要一條,就是設定中國的全面交通網絡,鐵路公路縱橫交匯,振興民生,今天的中國政府,按部就班,鐵路公路全面舖設,跨山過海的大橋亦陸續出現。

中國築橋技術,傳承與發展,世界首屈一指,港珠澳跨海大橋,氣勢磅礡,而又呈蜿蜒柔美,是科學技術與人文精神的結合,這座橋,確實給予教育工作極大的啟發,教育,實在需要理性與情感的融合,需要意志與耐力及毅力,更要同心合力,方能在複雜多變的社會大染缸裏,引導及幫助青少年全面成長,涵養家國情懷,世界視野!儲備貢獻社會的力量,能抉擇擔起無私的付出!

由同心教育基金全資贊助,教育評議會教評心事的同工同心執筆,灼見名家的協力支持,合力出版《校長也上課》的第四集,取名《教育同心橋》。港情、國情、世情,一而三,三而一,願教育界同心相應,橋橋相通!在心坎裏,在這無限寬敞的同心橋上,我由衷向眾多默默付出的捐獻者及義工們,致以萬二分謝意!

本系列文章:

社會撕裂危機四伏 急需大和解

新書介紹

書名:《教育同心橋:校長也上課四》

作者:何漢權、黃冬柏、文灼非

出版社:同心教育基金會(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9年7月

何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