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019)是五四運動100周年,華人地區皆舉辦紀念這場對中華民族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活動。
五四運動可以說是中國知識分子,面對西方列強的船堅炮利、巧取豪奪,任人魚肉,在歷盡苦難的情況下,一個自覺自省自發的運動。
1914年歐戰爆發後,日本只用了70多天,就打敗了德國在中國山東省的駐軍,接收青島和膠濟鐵路。
中國之後也加入歐戰,派遣華工與德國、奧匈帝國宣戰。雖然中國與日本同屬戰勝國,但在歐戰結束以後的巴黎和會上,有關德國在山東省的利益,非但沒有歸還中國,反而整個轉交給日本,導致了以北京大學的學生為主,掀起了一場波瀾壯闊的愛國、救國運動。
五四運動對於古老的中國而言,具有非比尋常的啟蒙意義。與五四運動相表裏的新文化運動,把近代西方文明總括為「民主」與「科學」,其中包括國家的主權、民主、法治、自由、人權、憲政、工業、科學、礦冶、水利等。
北洋政府派系亦推波助瀾
雖然五四運動起源於北京,但隨着天津、上海、南京、成都、開封、武漢、南昌、杭州……全國各地大學生紛紛響應,緊接着各地工人、商會也都自動加入這一場浩浩蕩蕩的運動。當然,這場運動無可避免的受到北洋政府內部黨派鬥爭的影響,各個政治黨派也在後面推波助瀾。
所以,如果說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來的專制帝王統治,創建民國;那可以說,五四運動在思想上,從根本上給歷史悠久的中華大地,帶來文化的啟蒙。
1840年鴉片戰爭,使中國帶來前所未有的大震蕩,那是3000年來未曾有的大衝擊。在3000年的歷史長河中,中國的威脅主要來自北方,從來沒有從遠隔萬里重洋之外,帶着船堅炮利,經過工業革命之後的英國竟然把我們天朝撃敗了。
緊接着又是兩次英法聯軍與甲午戰爭,乃至於1900年的八國聯軍,甚至於太平天國也肆虐了十多年,整個中國處於頻頻內憂外患不斷,這就是五四運動產生的背景。
五四運動提出「德先生」、「賽先生」,就是要用民主和科學來救中國。但是由於國內軍閥混戰,日本軍國主義對中國的蠶食鯨吞步伐加劇,雖然孫中山在廣東成立軍政府,創辦黃埔軍校,蔣介石接手以後,縱然北伐成功,統一全國,但畢竟各地實質上還是處於軍閥割據,畫地為王的情況,這一種局勢也為中國共產黨的崛起提供了很好的機會。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