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善用旁知觀點的寫法

談金庸小說寫作技巧之二

武俠小說是虛幻神異的世界,按理應會用全知觀點去敍事,但金庸在小說中,除了用旁知觀點敍事外,竟常用旁知觀點,而用得恰當非常,令讀者不自覺地代入書中人的感受。
金庸寫武俠小說,最聰明和最優秀的寫作技巧是採用「旁知觀點」的寫法。
 
小說的敍事觀點,可分三種:第一種是自知觀點,作者以「我」為主角,俗稱第一人的寫法。第二種是全知觀點,俗稱第三人稱的寫法,作者無所不知,全部故事,都是由與故事無關的作者說出來。第三種是旁知觀點,即第二人稱的寫法。說故事者也身在故事中,只不過位置次要,或站在輕微的位置上敍事。
 
武俠小說是虛幻神異的世界,按理應會用全知觀點去敍事,但金庸在小說中,除了用旁知觀點敍事外,竟常用旁知觀點,而用得恰當非常,令讀者不自覺地代入書中人的感受。唐人豪俠小說也常用旁知觀點敍事,金庸用第二人敍事觀點之筆法不讓唐人專美。在《射鵰英雄傳》中穆念慈和楊康比武招親一場,便寫得最清楚。
 
穆易初見那小王爺掄動大槍的身形步法,已頗訝異。後來愈看愈奇,只見他刺、扎、鎖、拿、盤、打、坐、崩,招招都是楊家槍法。這路槍法是楊家的獨門功夫,向來傳子不傳女,在南方已少見,誰知竟會在金國的京城之中出現。…… 只是他槍法雖然變化靈動,却非楊門嫡傳正宗,有些似是而非,倒似是楊家偷學去的……只見槍頭上紅纓閃閃,長桿上锦旗飛舞……
 
上文寫穆易(楊鐵心)為兒女招親,引出小王爺(楊康)與郭靖較技。文中「只見他刺、扎、鎖……」是誰見了?——是穆易。「只見槍上紅纓閃閃……」是誰見了?——是穆易。「誰知竟在金國京城之中出現」這個「誰」,是哪人了?是穆易。誰心裏知道這門槍法是楊家獨門功夫?是傳子不傳女的?也是穆易。這段打鬥的描述,完全是書中人穆易所見,見而所思的,也是書中人穆易所思。作者把穆易眼睛,耳朵所接觸到的事物,全部都移借给我們讀者觀賞。穆易所見成了讀者所見,穆易所思成了讀者所思。穆易站在比武圈外看比武,我們也站在比武圈外看比武。能替讀者帶來這樣的切身感受,皆因拜這種第二人敍事觀點的小說寫作筆法所賜。
 

帶讀者走進角色內心世界

 
金庸常愛用這種筆法寫小說,將讀者直接帶入書中人物內心世界,使讀者感受到虛構的古代人物的感受。在《笑傲江湖》恒山派女尼定靜師太帶領門徒涉足江湖一段,更把這種筆法發揮得淋漓盡致。
 
但見一家家店舖都是上了門板,廿八舖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也有幾百家店舖,可是一眼望去,竟是一座死鎮。落日餘暉未盡,廿八舖的街上已如深夜一般。……便在此時,忽聽得東北角傳來一個女子聲音大叫「救命,救命!」萬籟俱寂之中,這尖銳的聲音特別淒厲。隔了好一會,忽然那女子聲音又尖叫起來……于嫂躬身答應,帶六名師妹,向東北方而去。可是說也奇怪,這七個人去後,仍如石沉大海一般,有去無回。
 
這段寫恒山派敵人早有布置,借定靜師太驚疑莫測的感受,寫出詭異之極的氣氛,讀者看來恍如置身其境,也是為旁知觀點運用得心應手而致。
 
金庸除了這兩段,極多描述都是用這種手法,十分成功。其他作家也會有用旁知觀點的寫法,但讀來總不如讀金庸小說的投入,原因旁知觀點只是一種寫作手法,懂得手法的人運用起來也有高手低手之別。金庸用得好,主要他有優雅練達的文筆為輔,他的文筆使他運用旁知觀點如心運臂,如臂使指的稱心如意。
 
(封面圖片:網上圖片)

 

楊興安談金庸系列文章
 
談金庸小說寫作技巧:
 
 
金庸細意刻畫人物:
 

楊興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