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103萬港人(警方數字是最高峯時有24萬人)上街抗議政府修訂《逃犯條例》,讓政府可以應中央要求,把在港人士移交往內地受審。這是自1989年六四事件後,最多港人上街的一次,打破了2003年反對23條立法的50萬人的紀錄。香港以外,全球近30個城市都有千計的人上街支持港人的抗議行動。這宗國際頭條新聞對中國以至香港特區的形象肯定有負面影響。這對除了靠中國,也要國際社會認同的一國兩制,是又一次沉重打擊。
政府遲至遊行當天近凌晨才發表的聲明,只是重申修訂會如期呈交立法會,並會繼續向外解釋條文。主責此事的特首、政務司長、律政司長和保安局長,既拒絕與法律界和新聞界組織會面,又不敢與反對的議員公開辯論,只是不斷重複說所有反對意見皆源自誤解,市民要相信把關的特首(一名須向中央負責的下屬)和法庭(只能看表面證據,不能質疑接收疑犯的一方的司法制度是否公平公正)等話。容我直言,這批官員,在上街的百萬港人心中,已完全失去公信力。
市民容忍不了官員的狡辯和謊言
遊行人士沿途反應最熱烈的口號,不是「反送中」,而是「林鄭下台」。我身處其中,看到不少年輕人帶同年幼子女上街。有人跟我說,他們是第一次出來,因為實在容忍不了官員的狡辯和謊言。也有人說,這次修訂挑起家中老人在內地被鬥爭的慘痛回憶。這類民意民情,在香港出生、今天掌權的政府領導官員豈會不知?他們只是不敢面對,於是有時胡言亂語(例如說政府才是受害者),最多小修小補(例如不敢把人權保障寫入法例),不慎時甚至冒犯中央(例如說,表明不接受西方價值的內地政府奉行司法獨立)。
在香港成長的官員,讀書時應該讀過文天祥的《正氣歌》,其中一句是:「時窮節乃見」。今天香港時窮,可惜在受市民供養的官員身上卻找不到節氣。看到百萬人上街反對而無動於衷,他們是否真心相信自己是跟隨孟子之言:「自反而縮(即有道理),雖千萬人吾往矣」?若干年後,會否有人在一個有自由和法治的國度安享晚年時,午夜夢迴,想起香港這個已褪色的故鄉,然後生起一絲愧疚?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