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我進入香港浸會學院(浸會大學前身)讀傳理系,第二年所有同級同學都要向傳理系辦的實驗報紙《新報人》交功課(交稿),因此從1974年開始我就以《新報人》記者身份四處採訪,為我畢業以後30多年新聞工作打好基礎。
1968年,傳理系新聞組學生籌辦的實驗英文報紙The Young Reporter首先出版,而它的中文版《新報人》1969年出版。時至今日,它們已經成為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中英文報章。2018年適逢傳理系金禧之喜,傳理學院新聞系與大學圖書館攜手創建浸大傳理學生新聞作品庫以示慶祝。圖書館把傳理系創系至今學生自主編採的新聞作品數碼化,並開放予公眾於網上瀏覽及查閱。作品庫不但記錄了傳理系校友當年付出的努力,更盛載了社會變遷的歷史片段,令人回味。校友及公眾人士可以登入網址瀏覽及搜尋過去半世紀的新聞。
誤以為是《新報》記者
我還記得當年我們用《新報人》記者證採訪,竟有意想不到收穫,接受採訪的人以為我們是《新報》記者,樂於提供資料,採訪結束前我們都會「老實交代」是來自浸會的學生,以免被訪者在《新報》找不到自己的訪問。雖然是實驗報紙,同學們都悉力以赴,爭取文章見報。
當年我替《新報人》採訪得一條全港獨家消息:「西貢萬宜水庫漏水」,工程師如果堵塞不了漏洞,萬宜水庫就不能儲水。這條新聞當時頗轟動,很有新聞性,可惜在《新報人》刊出之前,稿件已給師兄拿到他兼職的報紙「捷足先登」。
50年來,浸會傳理系的畢業生數以萬計,他們在新聞工作、電台電視廣播、公關和電影界扮演中流砥柱角色。祝願傳理系有另一個光輝50年!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