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萬億美元太誘人!美銀行不甩特朗普,奔向中國金融市場

儘管美中政治關係冷漠,金融面卻燒得熱烈,中國金融服務業47兆美元商機,正向外資招手,就算特朗普抗拒,高盛、大摩等都不想錯過大餅。

華府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院(PIIE)資深研究員拉迪(Nicholas Lardy),最近與同事聯名發表一篇關於中美金融融合研究報告,有振聾發聵之效。

該報告的結論與當前政治氛圍違和,因為華府對中國進行經濟圍堵的論調甚囂塵上,特朗普不久前在推特上威脅,「與中國全面經濟脫鈎一直是政策選項。」5月份參議院才通過一項法案,給中國企業在美上市之路設重重障礙;還有鷹派國會議員主張應該立法讓在美國上市的中資全面強制下市。

但拉迪報告卻指出,這幾年來中美之間不但沒有出現所謂的金融脫鈎,金融融合仍在持續前進,美國金融機構正擴大在中國的布局,因為中國金融市場持續對外開放;而人民幣資產的投資回報率在零利率時代更是具有吸引力。

中國金融服務業市場規模達47萬億美元,但外資參與率非常低,僅擁有2%的銀行業資產、6%的保險業資產。限制逐步取消後,外資發展空間極可觀。

最近幾家大型投資銀行都大步進入中國。高盛與摩根士丹利都增持與中資合資公司股份而取得主控權;美國運通則以合資方式取得第一張發卡公司清算執照。

國外投資人對於持有中國股票與債券的意願升高。目前有230家中國企業、總市值約1.8萬億美元,在納斯達克和紐約證交所上市。此外,隨着中國政府放寬外資購買陸企股票與債券管道,外資擁有的中國金融資產從2014年的8000億人民幣,增加到2019年的4萬億。

拉迪的報告也特別指出,任何試圖阻擋中資企業從美國資本市場募集資金的限制措施都很難落實,因為資本市場是全球聯通的。美國投資人可以從各種管道投資中國企業,包括準備從美國下市但重新在香港上市的中資企業。

中美金融融合的腳步已經加速

此外,美國私募基金更可直接幫中資企業以私有化途徑退市。晚近的例子就是,中國網絡中介公司「58同城」以87億美元的總交易價格,轉化為私人控股公司,其美國存托股將從紐約證交所退市。

拉迪的結論是,儘管面對關稅與投資限制的壓力,中國仍快速融入全球金融市場;事實上過去一年大多數指標似乎都顯示出,中美金融融合的腳步已經加速,脫鈎愈來愈困難。

原刊於《天下雜誌》,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朱雲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