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未來教育的關鍵元素

學校可透過三種未來教育的關鍵元素,裝備學生應付未來挑戰,讓香港新一代成為廿一世紀的社會棟樑。

為培育未來人才,學校應提供優質教育,促進學生的全人發展,以配合學生不同的能力和志向。學校可透過以下未來教育的關鍵元素,裝備學生以應付未來挑戰,讓香港新一代成為廿一世紀的社會棟樑。

三種未來校園  實踐多元學習

首先,學校可以發展成三種校園為目標,分別是未來校園(Future School)、幸福校園(Wellbeing School)及社區校園(Community School),為教育界寫下新的一頁,創造受社區及教育界肯定及尊敬的學校。

未來校園指透過多元化的學習活動,讓學生體驗、學習及應用 STEM 及數碼技能,為適應未來世界作好準備。未來校園當中,實境學習場地不可或缺,以我校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為例,我校設置了各色各樣的實境學習場地,例如:iLAB 引入最新課程,讓學生認識人工智能、數據編程、雲端技術等最新科技知識;Designer Hub 旨在提升學生的創意思維、解難能力及團隊協作精神;ECO LAB 以「生態環保」為概念,把貨櫃改裝為玻璃溫室,為師生提供一個親近和研究自然生態的平台。

在未來,即將成立STEM x 樂齡科技的設施,鼓勵學生將人工智能知識學以致用,運用創意發明能改善長者生活質素的產品,培養學生的同理心和關愛精神。

幸福校園方面,學校可透過健康校園政策和提供多元化的健康學習經歷,例如定期安排健康學習經歷小組的課外活動,照顧學生的身體、心靈和社交健康發展。我校有不同族裔的學生,推行學習及課外活動時重視學生的個人獨特性,不分種族,悉心栽培每一位青少年。

此外,我校為實踐幸福校園,更於校園建設貓舍、貓咖啡室及靜觀室,貓舍將收養流浪貓,培養學生成為貓義工,讓學生透過照顧流浪貓,學習善待及尊重生命,實踐生命教育;靜觀室則讓學生進行靜觀練習,提升他們對自己身體、情緒及行為狀態的覺察力,令身心靈得到放鬆。學生從多樣化的學習歷程,發掘自己興趣和能力,逐步建立個人的強項,並懂得關懷及體諒他人 。

至於社區校園則透過資源共享和社區連繫。廿一世紀的社會,學校應與社區有更緊密的連繫,學校內的每一位成員皆關心及了解社區。同時,學校可善用社區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廣泛的學習機會,協助學生成長,讓學生未來能運用所學技能回饋社區。

學校可善用社區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廣泛的學習機會,教學生融入、回饋社區。(Shutterstock)
學校可善用社區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廣泛的學習機會,教學生融入、回饋社區。(Shutterstock)

例如成立長者學苑,透過推動服務學習,讓學生能從中學習關心社區,培養學生的同理心和對老年人的關懷,為社區服務。將來亦能學以致用,貢獻社會,與社區人士共同創建更和諧健康的社區,譜出香港的未來。

軟硬設施齊備  陪伴學生成長

為配合上述的發展方向,學校亦應為學生提供硬件、軟件及心件三方面的支援。

硬件方面,學校應為學生提供設備完善的教與學設施及多元化的實境學習場地。學生在實境當中學習,不單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令學生可更能掌握當中的知識與技巧。例如我校除了設立上述配合未來校園發展的實境學習場地外,亦於校園內建立Bosco Café,不論在環境和設備都能媲美真正食店的咖啡室,更會聘請專業咖啡師為同學提供訓練,讓學生在內學習沖咖啡、打泡拉花。對於青年人來說,一杯精品咖啡是需要環境和氣氛配合而來,而咖啡室的實境學習正正將沖咖啡的技巧事半功倍。

軟件方面,專業的教師團隊開發創新而獨特的校本課程,並提供具啟發性的學習經歷,鼓勵學生主動探究、應用及實踐不同學科的知識。在設計課程的時候,學校可加入特色課程,啟發學生的好奇心。配合STEM教育盛行的年代,學校可推行創意發明課程,讓學生不單只接觸知識理論,更可憑個人觀察及創意,為社會發明設計新產品。

心件方面,老師應實踐預防教育法,悉心栽培和照料每位學生的需要。在廿一世紀,教育概念與設計皆日新月異,老師亦需要持續進修,採取更具前瞻性的方式規劃和實施課程,並增加施教的效能。此外,對於未來世界的變化及現時社會的各項挑戰,老師成為學生成長的伙伴是必要的一環。

3i教育方針  師生互動學習

硬件、軟件及心件並合,學校還需配合「3i」作為教育方針,當中的「i」代表三個英文單詞「Inspire」、「Innovate」及「Impact」。

「Inspire」是由老師營造充滿啟發性的學校氛圍,專業的教師團隊開發創新而具啟發性的校本課程,讓學生於課堂教學及成長歷程當中多思考、多實踐。因此,老師需引導及啟發學生的好奇心,從而觸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生自然便會投入學習活動當中,最後便產生良好的學習效能。

「Innovate」是由老師鼓勵學生實踐創意,推動學生作出行動。我校經常推動以「設定良好目標,為改善社會」為目的的創意學習。透過創意學習,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主動將不同學科的知識整合、探究及實踐,懂得逐步建立終身學習的習慣。

「Impact」則是學生透過師長及學校的教導,運用自己擁有知識技能、態度及價值觀,為社會帶來正面的影響力。經過啟發及創意教育,學生已建立一定的知識和技能,在此階段,學校可提供更多機會讓學生應用知識與技能,在不同範疇中實踐,貢獻社會。

今日社會一日千里,我們的未來,一方面佈滿挑戰,另一方面充滿機遇。為應對廿一世紀社會轉變帶來的挑戰和機遇,學校該帶着孩子「跳出框架」,未來教育讓學生在啟發、創新和正向中成長,活出燦爛多姿的人生,讓學習生涯變得更有意義。

李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