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問我怎樣看A股。開年以來,全球主要股市反彈,一方面因為中國放寬銀根,另一方面因美國總統特朗普希望利用貿易談判有突破來刺激股市,但我覺得這些都是短期的興奮劑而已。無論有沒有貿戰,單從數字看,中國的經濟增長始終是放緩了,6.4%的增長率放在其他國家是非常亮麗,但中國13億人口的經濟卻像一隻餵不飽的怪獸,需要用超高的經濟增長率來支持城市化和對抗人口老化。長遠看,關鍵始終是制度,我覺得近年的國進民退是一倒退,中國要成為真正經濟大國,必須改革制度,習主席也是這樣說。
支持國進民退的最大理由是,國家處於內憂外患之際,需要團結,民企以逐利為目標,有時會犧牲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所以需要利用國企主導國家經濟,避免因為小利而犧牲大我。這種說法在一定的時間和一定的空間是有道理的,但歷史上,經濟能夠跑出的國家最終都是市場主導的;反之便是失敗,像前蘇聯。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釋放人的創造力。
市場主導 釋放人民創造力
亞洲國家受儒家思想影響,較容易接受集體領導,就像早期的日本、韓國和今天的新加坡。然而,人民的接受能力並不代表效率。這些國家最終都要走向自由主義,當中的步伐也許有異,但方向都是一致的。亦有支持國企的人說,國企的成功是因為有規模效應;但規模效應隨着企業的成長,邊際增長率只會愈來愈低。
我覺得中國不應該亦不可能走回頭路。我在中國大陸電視上看街舞比賽,那些年輕人隨着音樂舞動追求自由的臉孔告訴我:時鐘是不會倒行的。當年輕一代的中國人嘗到自由的空間,改革只能向前走,當人民漸漸富起來,利用危機來推銷專制會愈來愈難。
靠危機感推銷專制漸失效
中國股市也許會有小陽春。衍生交易員出身的我不喜歡方向性的賭博,偏好做對冲,我覺得內地A股的市場代表的是舊經濟,主要是銀行、大國企和工業股。在境外上市的中國公司,例如BAT和小米(1810)等代表的是新經濟,虛火是有,但論增長和效率,遠比傳統國企厲害。所以如果讀者是看好中國股票,我推薦的策略是長短倉,長的是香港和美國上市的中國科技股,短的是A50指數。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