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 Jan 04 2025 02:30:09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1998保匯戰的英雄

饒餘慶教授雖身處象牙塔,但也表現出悲天憫人的情懷,重點寫在貨幣發行局之下,1998年匯率是保住了,但民生經濟卻是苦不堪言,居民不得不從起居飲食上作大幅度的犧牲。

在準備特許金融分析師學會(CFA Society Hong Kong)30周年專書的過程中,找了港大著名學者饒餘慶的專著Asian Financial Crisis and the Ordeal of Hong Kong,翻閲當中的軼事趣聞,一方面覺得這本書應該是衝擊奧斯最佳電影《沽注一擲》(The Big Short)原著的姊妹作;另一方面,也得為那一代的香港市民驕傲。

回歸20年講起

事緣是在下參加2017年港大一個回歸20年的講座後,意猶未盡,跑去大學的辰衝書局,以過千元購買饒教授這本書。如此高價,不因是巨星簽名版,而是因為這書在當年是絕版,要「按單印製」(print-to-order)。在貼身服務之下,我在家中安然收到這本硬背上貼有英鎊107元的精裝書。後來,這本書又在亞馬遜上出現,價格是正常貴價書的100美元左右,哈哈,嘿嘿……

饒教授這本書是以學術風格落筆,業內叫”academic trade”,雖然是寫給學術界,但也視大眾市民為目標讀者,是科普通識之作。所以雖不宜在沙灘或沙發上速讀,卻也許適合在咖啡室或長途車/機上慢讀。當中有貨幣經濟學的專有用語,也有香港金融體制的業內語,讀者最好有部金融字典隨身。

是誰打敗沽神?

説這本學術味極濃的專著是電影《沽注一擲》原著同名小説的姊妹作也不完全正確。比起米高·路爾斯(Michael Lewis)的小説,饒教授講沽空的場面,篇幅不多;也沒有明顯的主角,大名鼎鼎的索羅斯,全書只是在第一章的注釋中出現了一次,而代表香港出戰打大鱷的3位大將(曾蔭權、任志剛、許仕仁),各自出場也不過三數次。

這是重點不同之所致,饒教授不是着眼當時香港所處的風眼位的折騰,而是分析風暴的成因、影響和善後,所以,如果我們想了解作為全球貨幣發行局制度(currency board system)復興典範的港元聯繫匯率(Linked Exchanged Rate),為何可以「簡單地」(Russel Napier語)但又「自動地」(馮邦彥語),抵抗一手推冧英鎊的國際炒家聯手狙擊,擊退大鱷沽港元、空期指的「雙邊做淡」(double play),這本書其實聊聊數語,言簡意賅,只幾頁就把問題説個明白。

只是,饒教授也有指,貨幣發行局這個制度,也不是絕對防彈,核心的難題歸納起來可能只有一條。沒有當地自主的貨幣政策,等如把調控本地經濟命脈的一個重要手段,主動放棄,這對當地居民尤其影響大。教授雖身處象牙塔,但也表現出悲天憫人的情懷,重點寫在貨幣發行局之下,匯率是保住了,但民生經濟卻是苦不堪言,居民不得不從起居飲食上作大幅度的犧牲。

一向落筆客觀的教授,也忍不住寫道(草譯):「高薪厚祿的官員或可以侃侃而談地説經濟調整,但這卻意味着平平凡凡的老百姓需要承受風暴和制度所帶來的痛苦,他們才是香港1998年之役的真正汗馬功臣,也是半世紀以來香港奇跡的無名英雄。」(尚有關於饒教授的觀點,和其他CFA持證人在各個風暴的實紀,請留意11月出版的Rise from Crises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艾雲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