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是龍 象只是象──再論中印衝突

中國是大國,周邊都是小國,而這些小國當中有突然壯大的,中國便會遭殃。所以我們不會做世界警察。

中印洞朗對峙終於結束了,印度和平撤兵,連時間都一如我一個月前的預測。

洞朗衝突就此暫告一段落?

像偵探一樣,把手上很少的信息作抽絲剝繭的分析,是所有做公開資料研究(open source research)的人應有的態度,但從網上所見,絕大部分的評論員都缺乏這基本功架。所以洋洋灑灑,動不動就上萬字的鴻文,基本上就是寫小說。信息量還不如我這裡的500字。

再下來,我們要考慮洞朗衝突,是否就此暫告一段落?中印矛盾,特別是邊界糾紛,將如何解決?

我之前的看法,這回是印度來找事,和平撤兵是為勢所迫的不得已之舉,明春一定再來糾纏,沒完沒了。世事往往是事到臨頭,才能把事情看透。對峙了兩個月之後,國人對印度的看法已大不一樣,不再是簡單的「阿三」;同樣道理,這兩個月期間,莫迪也看透了人情冷暖,世態炎涼。他預計會支持印度對付中國的「朋友」們,無一例外,個個都口惠而實不至。而他力抱大腿的美國,不但公開保持中立,要求中印談判,還藉此把印度往阿富汗推,要印度出錢、出命。此刻印度內亂頻發,與巴基斯坦衝突加劇,自顧不暇,除非莫迪太蠢,或者需要絕望一搏,不然的話,他應該清楚,要打敗中國,雪國恥立威,絕對不是時候。

現在問題倒過來了,中國已乘此機會成功動員、實邊、練兵、充實物資、「前推作戰部署」,明年會否打印度,收復國土?「先為不可勝,待敵之可勝。」此役之後,印度已無力向我進攻,主動權完全在我。而我國領導人也不笨,明知主要矛盾在東邊,在解決之前,不會挑起西邊戰火。所以,如無意外,明年西線應該無戰事。

中印之間需要緩衝國

至於中印邊界問題,反正時間在我們這邊,而「將不可以怒興兵」,這問題已存在超過一百年,也不在多擱它十年八載了。中印兩個大國,不宜接壤太長,很容易發生衝突。理想狀態是兩國之間有一連串中小國家,作為緩衝。所以現有的尼泊爾、錫金、不丹等,要好好培植。印度北部眾邦,特別是東北部,長期都鬧動亂和分離主義,我們應該好好跟她們打交道,因為她們很可能會成為我們的友好鄰國。東線藏南地區還是要收的,不要輕言放棄,但要做得有理、有利、有節;現在我們有得挑,就要檢便宜,盡量別挑包袱。

至於西線,關鍵是要抓住水源。拋開單純民族利益,這根本是利己利人之舉,對印度也不無好處,只是由我操控而已。這樣一來,我們已處於不敗之地,何時何地主動出擊,權操在我。

這裡有一個原則:作為大國,對周邊環境應該有能力掌控。這是我國特有的地緣政治環境所使然:中國是大國,周邊都是小國,而這些小國當中有突然壯大的,中國便會遭殃。所以我們不會做世界警察,但周邊的秩序一定要由我們來主導和維持。朝鮮戰爭、越南戰爭等,都是打這個原則。像甲午戰爭那樣打輸了,大傷元氣,也在所不惜。我國於強大時,向來都堅守這原則行事,「以大事小以仁」,西方所說的「朝貢體系」,其實就是這個意思。像今天出現的朝鮮和印度等問題,足證我們還未夠資格做大國。

中國不能與大國接壤,所以我們忍受外蒙古獨立出去,作為與俄羅斯的緩衝。龍象之間,也需要緩衝國。

龍要飛天 象須腳踏實地

其實從我們的角度看,中國和印度,根本就不是同一個級別,無所謂競爭。只是我們和印度只在上世紀90年代開始才拉開了距離,印度至今仍未習慣而已。我們只要做好我們的事情,長期保持這差距,印度上下終於要面對這現實,放棄以中國為假想敵的。

做老大的,只有以自己為假想敵人,要不斷超越自己,千萬不要往後望,害怕自己被趕超。我們抱這心態,總比什麼「中印必有一戰」更有積極意義。從一帶一路的布局,只要印度合作,中巴走廊伸延到阿富汗,連接俄羅斯,從俄羅斯中部、中亞國家等到印度洋的夢想終於實現,瓜達爾港自然也成為國際大港,整個地區的繁榮便有保障。

大陸島中部有了南方的出海口,中亞地區四通八達,整個海權理論便全面崩塌,以往歐洲中心的世界觀也將全面被顛覆。要是印度不合作,繼續與中國對抗,在大環境之下,那便自絕於上合組織和反恐聯盟,甚至金磚組織,結果是恐怖事件頻發,經濟不前,自尋死路,永遠落後。

印度人民也追求和平發展,這方面是沒有什麼特殊的,她的領導人自然知所抉擇。於戰術層面,印度硬要來纏,我們只好打發她;在戰略層面,龍就是龍,它是要飛天的,象就是象,她最終還是釘在地上。只要我們做好我們的事情,中國能達到的境界,印度將望塵莫及。

劉迺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