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台:走一條沒走過的路

做一件「超過」的事,通常也是獨處時與自己深度對話,才能完成。

編按:兩岸四地知名作家龍應台於2017年移民台灣屏東潮州鎮,開始鄉居,行走於鳳梨田、香蕉園、大山大海之間,與果農、漁民、獵人、原住民為伍。2021年開始在太平洋畔、台東都蘭中山生活。最近由天地圖書出版新著《行走──獨處的實踐》,是龍應台首部圖文創作,內含40則「自然思索」與18幅親手電繪。本社特轉載一則文章及後記,以饗讀者。

有約

把「自己」從網絡的黏着裏找回來,困難嗎?

新年新願望,立志行走。

行走,就不會是觥籌交錯的時候。

行走,就不會是把心分給他人的時候。

行走,就不會是掛在網上、陷入其中的時候。

即便是熙攘擁擠的市集,只要是行走,也是我帶着「自己」在熱的喧鬧中以冷靜聽、靜觀、靜思,更何況是行走山中野路,明月照亮青苔,溪水攪動碎星。

只要行走,就一定是我的身體和我的「自己」單獨有約。

行走是獨處的實踐。

新的一年,無論如何忙碌,每天行走,而且行走時,全神貫注,心無罣礙:

1. 走一條沒走過的路
2. 去菜市場,跟十個人說話
3. 去墳場走走
4. 在路邊一棵樹下,坐着
5. 找到沒有光的地方
6. 了解一種作物
7. 走進一方田
8. 跟着水聲走
9. 了解一種動物
10. 了解一株樹
11. 發現一件驚奇的事
12. 認識一個從前不認識的人
13. 去一個沒去過的村子
14. 跟着一條溪,往上游走,往下游走
15. 問一個從前沒想過的問題
16. 親手寫封信,走到郵局寄出
17. 踏入一片空曠田野
18. 進入一片森林
19. 窗口有一隻貓,凝視
20. 斷網,坐在黑暗中,看

隨書隨機送贈的書籤。
隨書隨機送贈的書籤。

後記

我是個完全不會畫畫的人,對我畫畫的朋友們充滿正能量崇敬,對作家朋友兼能畫的則充滿負能量嫉妒──老天不公平,怎麼能賦予一個人兩種重大天賦。

走路的時候,文學的眼睛看見山的磅礴、雲的飄渺,看見荷葉上紅蜻蜓的翅膀透明、草地裏金龜子的驚紅駭綠、貓兒躍上窗口眼睛圓睜的閃電一瞬,我着迷地拍下,回家就畫。

可是我的畫,就是沖澡時混在蓮蓬水聲裏唱的口齒不清的歌、微醺時跟狗在陽台上牽爪亂跳的舞,不是為了給人觀賞的。

我又是個科技迷。好友童子賢知道我愛玩新科技,送我一個「玩具」── iPad Pro。把玩的時候偶然撞見了Procreate這個繪畫軟體,好玩啊,玩玩看,沒想到一玩就沉迷了。清晨3點不知為何突然醒來時,抓起床頭的平板就開始畫,畫到雞叫了,天亮了,兩眼發直了,手臂抬不起來了,才不得不放下。

在「玩」的過程裏,一直鼓勵我、幫助我的,是王貞懿和黃珈琳。他們使得對畫畫一向「自卑」的我,認識到一件事:蓮蓬頭下的隨興唱歌、陽台上牽狗的微醺亂舞,本來就是生活。

生活,不就是藝術的核心嗎?

「做一件超過的事」,是我60歲時期許自己的功課,每年至少要做一件可能超過自己能力或耐力或心力的事。60歲那年去擔任文化部長,負重任勞,是一個不容易的決定。65歲再攀北大武山,是那一年的立志。70歲,電繪配文章,也是在磨感覺、練膽量,和我恐懼蛇卻要求自己去深深注視蛇、害怕海卻去海裏浮潛、划海上立槳一樣,都是在沉思自己的極限。

做一件「超過」的事,通常也是獨處時與自己深度對話,才能完成。

60歲時期許每年至少要做一件,可能超過自己能力、耐力或心力的事。(王冰攝)
60歲時期許每年至少要做一件,可能超過自己能力、耐力或心力的事。(王冰攝)

原刊於《行走──獨處的實踐》,本社獲天地圖書授權轉載,題為編輯擬。

新書簡介:

書名:《行走──獨處的實踐》
作者:龍應台
出版社:天地圖書
出版日期:2022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