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90年代我的博士論文題目是張愛玲和淪陷上海的通俗文化。在洛杉磯跟從李歐梵老師研習現代文學和文化研究的那些年裏,整天在西木區晃悠,怎麼都不會想到,我未來的研究對象就在幾步之遙。
95年秋天張愛玲逝世的消息鋪天蓋地在美西的華文報刊中出現時,看到那個經過不知多少次的熟悉的街名,我的腦袋裏轟的一下。我連與她錯過的機會都沒有,真的擦身而過,也是兩條永不交叉的平行軌道。她是歷史,我註定了是歷史的學生。
張愛玲從不是目的也不是終點
12年前中文版的《亂世書寫》付梓後,我本以為從此告別了張愛玲研究。5年前暫別北美學界,移居港島,在她曾經的大學母校又找回了這個課題。想來這又是命運的安排,讓我在對的時間和對的地點再次回到張愛玲研究。唱不完說不盡的張愛玲從來就不是目的,也不是終點,而是一個窗口、一套方法、一條蹊徑,從張愛玲重新出發,我想看看她還能將我們帶到多遠。
這本書是疫情時代的產物。2020年初,全球疫情爆發,我恰好開始籌備張愛玲百年誕辰紀念活動。學校機構幾乎都是關閉的,包括檔案館。感謝檔案員林建勳(Garfield Lam),他有很多天都是勇敢的潛入校園,提取我要的檔案,在保持絕對的社交距離的前提下,讓我在那裏查看,並盡所可能的加速資料數據化。校園沉寂,食肆關門已久,線上授課、開會、演講也成了常態。大半年裏,我從那些故紙堆裏發現了一個值得下工夫的課題,就是張愛玲和香港大學乃至香港的淵源,她的創作生涯的緣起,她豐富而多樣的文學和文化參照系,她與戰爭乃至那個動亂的大時代的關聯。
真正意義上世界文學大家
《百年愛玲,人文港大》紀念文獻展如期在2020年9月張愛玲生辰前夕完成,先是線上展,香港疫情緩和之後又推出了實體展,就設在校園內的古蹟馮平山圖書館裏。新的一波疫情湧來,實體展很快關閉,幸虧線上的展覽一直都在。我們這個時代,線上的反而成了永恆。虛擬博物館的平台不受疫情限制,線上訪客遍佈五大洲。用地理資訊系統軟體收穫的街圖數據顯示,訪客大多來自亞洲、北美和歐洲,這是意料之中的 ; 意料之外的是,在遙遠的南美、中東和非洲也有零星的迴響。看着被那些圈圈點點弄得有些陌生的世界版圖,我不禁感嘆張愛玲的讀者早已超越了傳統的華語圈,祖師奶奶在逝世二十多年後的今天終於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世界文學的大家。
大部分的文字都寫於這一兩年。後幾章的一些段落裏有舊文的影子。第5章〈東洋摩登:張愛玲與日本〉的遙遠的前身是一篇10年前撰寫的英文論文,收在當年港大文學院院長雷金慶編的一個集子裏,後來又有一個中文版叫〈光影斑駁:張愛玲的日本和東亞〉,收入林幸謙編的《千迴萬轉:張愛玲學重探》,此番重寫之後是一個新的篇章。第6章〈隔世看紅樓:文字家園與離散敍述〉中的一部分最早以〈夢在紅樓,寫在隔世〉為題收入沈雙編、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零度看張:重構張愛玲》。第8章裏有幾個段落來自我關於張愛玲和世界文學的一篇英文論文。以上舊文的具體出版信息都收在我的書目裏了。這一兩年裏新寫的文字,部分曾以縮減版的形式發表於《明報月刊》、《印刻》、《作家》等刊物,面世後收到不少反饋,讚揚也好,批評也好,在我都是繼續修改補充加強的動力,在此一併致謝。
集思廣益 成就人文大作
書中的多個章節,林青霞都是第一讀者,最早的構思在每週一起行山的途中與她分享,寫完後第一稿也往往先送她過目,她總是迫不及待的讀完,緊接着問:那下一章呢?同在香港的葉月瑜和魏時煜這兩年也沒少聽我絮叨這本書,她們的感覺都那樣敏銳,回饋都是那樣的及時。巴黎的胡晴舫、台北的蔡登山、范銘如和張文薰、東京的邵迎建、馬來西亞的林幸謙、蘇州的王堯、上海的陳建華和李楠、新加坡的林方偉和余雲、美國的桑梓蘭、沈雙、王曉珏、蔡秀粧、蕭紀薇等等都是寫作路上的夥伴和國際張愛玲研究中的同好。
我的港大文學院同事裏,要特別致謝歷史系的管沛德(Peter Cunich)和徐國琦、音樂系的陳慶恩、比較文學系的馬蘭清(Gina Marchetti)、中文學院的吳存存、港大美術博物館的羅諾德(Florian Knothe)以及學院辦公室的馮婉君。三位研究助理蔡雨錢、陳抒、劉洛婷先後協助了我的研究和寫作。今年春季我教的本科生課和碩士生課都用了書中的一些章節做教材,我的學生也是最早的一批讀者。就在最近,我十分幸運的採訪了在美西安度晚年的百歲老人莫綺蓮,她比張愛玲晚一年入學港大文學院,不僅記得張愛玲,對文學院的課程和所有教過她的老師都有清晰而準確的記憶,她和張愛玲相遇的那個絕無僅有的場面我在書稿即將付印前夕寫進了第一章。
卷首有歐梵先生的序文,他是我永遠的恩師,這幾年,與老師和師母棲居在我們的香港,確有一種「心靈相通」。去年書稿初具規模的時候,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的陳甜找上門來,委婉的問我是否在寫一本有關張愛玲和香港的書,如果是的話,務必考慮交給她,交給港中大出版社。寫作者遇上一位嗅覺敏銳、學識豐富、紋絲不苟的編輯,是福氣。文字編輯彭騰的文字功夫了得,美學設計上也有超前、獨到的眼光。感謝曹芷昕的設計,澄淨、細膩、柔和,高度契合主題。社長甘琦和她帶領的專業出版團隊裏有一種超強的凝聚力,有他們在,是人文的幸運,也是香港的幸運。
疫情阻隔,我已經有兩年多沒有見到杭州的老父老母了,這本小書,獻給他們。
2022年5月於香港薄扶林
原為《緣起香港──張愛玲的異鄉和世界》後記,本社獲出版社授權轉載。
新書簡介:
書名:《緣起香港──張愛玲的異鄉和世界》
作者:黃心村
出版社: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