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湖州古稱烏程、又名吳興,地處江浙兩省交界的湖州南潯古鎮,是江南著名水鄉,溪流穿繞全鎮,被譽為中國第一古鎮,2014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初唐四傑」之一王勃〈滕王閣序〉名句「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用來形容南潯是最恰當不過的。當地昔日因盛產「輯里絲」(內地熱播劇集《延禧攻略》有「輯里湖絲可是珍品」之句,說明「輯里絲」為宮廷御用)而名揚天下,富甲一方。
南潯古鎮多人才 競雄自華均女傑
「衣食足而知榮辱」 ,一個人口不過5000至6000人的小鎮,近現代卻湧現一大批英傑,各領風騷。這些人中有烈士、革命家、實業家、藏書家、教育家、畫家、詩人等,人數不下30人。曾任香港三聯書店高級編輯的中日關係研究學者黃天,最近出席國史教育中心(香港)主辦的名家講座系列,以「南潯古鎮人才輩出──競雄自華女人傑,張氏嘉業見金章」為題,為我們講述了一批與南潯有關的名人佚事。
講座的標題「競雄自華女人傑,張氏嘉業見金章」,短短14字已概括了多位英傑,包括「鑑湖女俠」秋瑾(字競雄)及其生死之交徐自華;國民黨元老張靜江(人傑)及張氏家族、嘉業藏書樓主人劉承幹、畫家金城、他的妹妹花鳥畫家金章,以及竹刻家金西崖。適值「三八婦女節」,本文先介紹秋瑾及其親密好友徐自華的故事。
秋瑾是近代中國最著名的革命女烈士,讀過魯迅短篇小說《藥》的人,無不知故事人物「夏瑜」的名字即來自秋瑾。南潯是秋瑾革命活動的一個重要據點,1906年,她來到南潯擔任潯溪女校教習,認識了校長徐自華,兩人一見如故,很快成了莫逆之交。
現在留存的秋瑾詩作中,有與徐自華(字寄塵)、徐蘊華(字小淑)姊妹酬唱,呼籲女權的詩句,如「日月無光天地昏,沉沉女界有誰援? 」(〈有懷〉)、「廿紀風雲爭競烈,喚回閨夢說平權。」(〈贈語溪女士徐寄塵和原韻〉之一)、「欲從大地拯危局,先向同胞說愛群。今日舞台新世界,國民責任總應分。」(〈贈語溪女士徐寄塵和原韻〉之二)、「愧無秦聶英雄骨,有負陽春絕妙辭。我欲期君為女傑,莫拋心力苦吟詩。」(〈贈女弟子徐小淑和韻〉),以及歌頌友情的詩句:「朋友天涯勝兄弟,多君姊妹更深情。」、「病中忘卻身為客,相對芝蘭味自清。」(〈病起謝徐寄塵小淑姊妹〉)等。
呼籲女權成莫逆 女俠壯志拯危局
而徐自華原詩〈贈秋璇卿女士〉二章有「其志鬚眉咸不及,此才巾幗見尤難。扶持祖國征同愛,遍歷東瀛壯大觀。多少蛾眉雌伏久,仗君收復自由權!(其一)」、「崇嘏奇才原易服,木蘭壯志可從軍。(其二)」等句,也可想見秋瑾女扮男裝,以及「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的精神面貌。
然而,徐自華最令後人稱道的,是她冒死踐行兩人訂下的「埋骨西泠」之約。話說1907年,徐自華與秋瑾泛舟西湖時,船經西泠橋畔,因為喜歡這裏的青山綠水,兩人遂訂下了他年「埋骨西泠」之約。同年,秋瑾出任紹興大通學堂總辦,因密謀起義之事洩漏,秋瑾被捕。7月15日,秋瑾在紹興古軒亭口被處決,事後草草埋葬。
「徐自華於風雪中渡過錢塘江,在昏夜持火炬入山,尋得秋瑾靈柩,護送至杭州,特別安葬於西泠橋畔,以踐當年之約」。北大歷史學者楊天石教授曾有一篇文章〈徐自華與秋瑾「埋骨西泠」之約〉指出,「中國古代一向重視誠信,重視人與人之間的言諾。言而必信,諾而必踐,踐而必果,從來被視為崇高的美德」。他指出,「司馬遷的《史記》寫楚人季布,中有『得黃金千兩,不如得季布一諾』之語,所歌頌的就是季布說話算數,諾必踐,踐必果的誠信守約精神」。因此,楊教授評曰:「自華女士為了踐行與秋瑾的『埋骨西泠』之約,冒着危險為秋瑾尋柩、擇地、營葬,辛亥革命後再度為之營葬,建亭、建祠,並終身居住秋社,與秋瑾的魂魄相依相伴。這不僅是對傳統的季布精神的繼承,而且深含着對女俠愛國、獻身精神的高度崇敬,是在20世紀歷史條件下對傳統精神的新發揚。」
另一位積極安排安葬秋瑾遺骸的好友是吳芝瑛,據台灣成功大學歷史學系黃永豪考證,最早題寫秋瑾墓碑碑文「嗚呼!山陰女子秋瑾之墓」的就是她。
山陰縣令李鍾嶽 憂憤交加頭懸樑
還有一位與秋瑾有關的歷史人物我們也不應忘記,他就是秋瑾遇害時的山陰縣令李鍾嶽。他奉紹興知府貴福之命,帶隊查抄大通學堂,唯命令兵士向天開槍及不得射擊女子。秋瑾被捕後,李鍾嶽不肯刑訊逼供,只讓秋瑾自己寫供詞,於是她寫下「秋風秋雨愁煞人」之句。
秋瑾遇害後3日,李鍾嶽被貴福撤職。他回到杭州寓所後,憂憤不能自已,遂於9月23日懸樑自盡。浙人聞之,無不扼腕嘆息。1912年,秋瑾生前好友吳芝瑛等將李鍾嶽的神位祀於西湖畔的「鑑湖女俠祠」中,以紀念他保護秋瑾的義舉。
黃天指出,秋瑾與徐自華「金蘭結義」的故事十分感人,完全可以作為劇本的題材,而今天我們從詩作中了解秋瑾的一腔熱血,誓以革命推翻滿清,是因為清末國家淪喪,慘被列強瓜分,民不聊生。相反,今天國家富強,人民脫貧,經濟躋身世界前列,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黃天:浙江南潯人才輩出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