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的天堂

鳥是大自然一物,觸目可見,可是到了詩人眼中,竟生出無窮之意,發而為詩,就將一時所見所思所感的,衝破時間和空間,感發遠方,昭示來世。如此,詩歌,使鳥的生命延展永生,也就是鳥的天堂。

本文不是談巴金(1904-2005)的名作《鳥的天堂》,而是延續本欄上一篇〈花花世界〉的。我在上一篇引述杜甫(712-770)《春望》的名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集中說花,這裏與讀者談鳥。鳥是大自然一物,觸目可見,可是到了詩人眼中,竟生出無窮之意,發而為詩,就將一時所見所思所感的,衝破時間和空間,感發遠方,昭示來世。如此,詩歌,使鳥的生命延展永生,也就是鳥的天堂。

孔子(前551-前479)說學詩的意義,曰:「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論語·陽貨》)。先不談學詩可以激發熱情,可以提高觀察力,可以團結群衆,可以抒發怨憤。近可以事奉父母,遠可以事奉國君,就從最基本的識「鳥」開始。

一、 《詩經》的鳥

翻開《詩經》,草木鳥獸之名比比皆是。305首詩提到植物130多種、動物100多種,其中有鳥類30多種。鳥與愛情非常密切。第一首《國風·周南·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詩人聽到雎鳩鳴叫,即興起追求淑女的念頭。再看《小雅·鴛鴦》:

鴛鴦于飛,畢之羅之。君子萬年,福祿宜之。
鴛鴦在梁,戢其左翼。君子萬年,宜其遐福。

鴛鴦成了愛情鳥,詩人以羽色華美且相互恩愛的鴛鴦起興,祝福君子新婚快樂、幸福永遠。可是,《小雅·白華》云:

鴛鴦在梁,戢其左翼。之子無良,二三其德。

詩人同以鴛鴦起興,卻反其意,說一名被離棄的女子怨恨「二三其德」的丈夫。

除了雎鳩和鴛鴦,「雉」(野雞)也是名副其實的愛情鳥。且看:

雄雉于飛,泄泄其羽。我之懷矣,自詒伊阻。雄雉于飛,下上其音。展矣君子,實勞我心。(《邶風·雄雉》)

有彌濟盈,有鷕雉鳴。濟盈不濡軌,雉雞求其牡……士如歸妻,迨冰未泮。(《邶風·匏有苦葉》)

依彼平林,有集維鷮。辰彼碩女,令德睬教。式燕且譽,好爾無射。(《小雅·車舝》)

第一首由雄雉之舒羽振翅、婉轉而鳴,聯想到在外奔波勞碌丈夫;第二首以雌雉在鳴,坦率表達求娶之意;第三首描寫男子前往娶親途中見到漂亮的長尾雉停棲在樹林裏,馬上聯想到美麗的淑女讓人永遠愛戀。

其他關於鳥的篇章還有,《周南·葛覃》寫已出嫁的女子準備回去看望父母,她看到了山中葛藤蔓生、鳥兒歡鳴的景象,引發了她心中與家人團聚場面的聯想。《邶風·凱風》說的是黃鳥善鳴、愉悅人心,可歎7個兒女卻不能安慰母親。《秦風·黃鳥》說的是秦穆公(?-前621)死後竟以子車氏三位良士殉葬,墓穴旁的黃鳥鳴叫顯得格外悽楚。《小雅·綿蠻》描述了—位行役者的心態,長途跋涉中的他看見路邊自由的小鳥,心生羡慕。

可見,古代詩人與大地渾然無間,草木鳥獸皆易觸動情懷、發聲為歌、天然成詩。正如劉勰(約460-約522)在《文心雕龍·明詩》所言:「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二、 唐詩的鳥

劉勰《文心雕龍·宗經》論及《易》、《書》、《詩》、《禮》、《春秋》時,指出:「並窮高以樹表,極遠以啟疆,所以百家騰躍,終入環內者也。」《詩經》為詩歌的源頭,影響深遠。詩至唐代而極盛,《全唐詩》出現「鳥」字凡3551次,有《詩經》在前,試看下面唐代詩人怎樣將鳥融入作品中:

  • 張九齡(678-740)《登樂游原春望書懷》「奮翼籠中鳥,歸心海上鷗」句,物我交融;
  • 李隆基(685-762)《過老子廟》「草合人蹤斷,塵濃鳥跡深」句,清幽寂靜;
  • 孟浩然(689-740)《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句,生機活潑;
  • 王維(699-761)《鳥鳴澗》「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句,閒適禪趣;
  • 李白(701-762)《獨坐敬亭山》「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句,孤高遠逸;
  • 杜甫《望嶽》「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句,體勢雄渾;
  • 錢起(722?-780)《藍田溪雜詠二十二首· 其十四》「欲知聲盡處,鳥滅寥天遠」句,意境深遠;
  • 柳宗元(773-819)《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句,孤獨冷清;
  • 賈島(779-843)《題李凝幽居》「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句,似簡實練;
  • 李商隱(813-約858)《韓翃舍人即事》「鳥應悲蜀帝,蟬是怨齊王」句,悲歡離合。

詩人筆下的鳥兒,都栩栩如生地表現出各種情態,動靜而得宜,深情而善感,哲思而深沉,抑且人物交感,相融互浹。鍾嶸(?-518)《詩品序》所說「氣之動物,物之感人,故搖蕩性情,形諸舞詠」,王國維《人間詞話》論「有我之境」、「無我之境」,上述詩句,無疑是最佳的例證。

原刊於《大公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招祥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