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錕的學習背景和學習特徵

高錕在自傳《潮平岸闊》強調背誦也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對學生並無壞處。

獲得物理學諾貝爾獎,曾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的高錕,在自傳《潮平岸闊》中強調受到父親和學校很好的培育。所以下文將先概述這兩方面的情況,然後分析他的學習特徵。

父親的培育

高錕在小學六年級時已經開始進行化學實驗,但是一次小意外讓他遠離化學品。沒多久,他和同學發現了無線電的樂趣。他在商店裏看到一盒無線電收音機的零件套,便央求雙親買給他。父親回答說:「如果你能夠成功,我還會買更多零件給你造更多別的款式的收音機。」這個回應非常令人鼓舞。

在日本軍入侵上海期間,父母親和高錕兄弟倆更為接近,令他們獲益良多。對於高錕稀奇古怪的問題,父親一直都能對答如流,令他大感敬服。但有一次,其中一條問題竟令父親語塞,在那一刻,父親忽地變成了一個普通人,不再是他心目中的通天曉。高錕也忽然有所頓悟,知道沒有人能夠甚麼也知道,而有所不知也不是值得羞恥的一回事。父親當時說的一番話對他很受用,他仍清楚記得父親說:「你會發現,有很多事情是我們不知道或不了解的,沒有人能掌握一切知識。」是他的父親啟導他不斷尋索、學習。

學校和教師

高錕就讀的中學和老師給予學生很大的自由,讓他得以在理想的環境裏學習。老師認真盡責,對他多加勉勵。同學們則活潑好動、富好奇心,而且自然爽朗。他們一起遊戲、學習、聽古典音樂、表演舞蹈和話劇,也自發地學習新的事物和技術。同學們盡情發展和享受他們的友誼,學校也容許並鼓勵學生自由思考和多元發展。

一些課堂活動也令他留有深刻印象。以化學課為例,科學原理指出所有自然化合物,都是通過構成此化合物的各種元素,將個別元素間互相施加的壓力減至最小的過程而形成。因個子細小而有「小人」之稱的化學老師,為了說明這個原理,叫班上的同學使勁推他。最後他自然是給推到課室的一角,但直接把他推動的其實只有兩三位同學,而這兩三位同學又分別給另外兩三位同學所推動。這種緊密的結構,稱為幾何規律晶體結構。

「小人」老師以生動有趣的示範,在高錕的腦海中深深印上了晶體的結構形狀。他得感謝老師打開同學們的心扉,讓他們用這麼簡單的方法,認識一些複雜的概念。在預科一年級裏,學校還為預科同學們提供了很多自由發揮的機會。

小學中文科女教師在教授書法時很有耐性,驅使大家努力把書法寫好。有一次她對高錕說:「我很喜歡你寫的字。」這句說話自然是一個莫大的鼓勵。他覺得她對每個同學都盡心關懷。在舊同學聚會裏,這位老師已經90多歲,仍然勾起他們許多美好的回憶。年輕時能與一群如此善良的同學相處,對他有莫大的影響,讓他在日後履行責任時,也不忘付出愛與關懷。

自學

他和一位同學對化學的興趣可謂一發不可收拾,然而兩人的父親都是律師,對科學所知不多,故此只好自行摸索。那時,不少化學品都可以在教育書店裏買得到。他們很快便在自己的家裏設立實驗室,大量閱讀科學普及讀物,並嘗試做一些簡單的實驗。

就讀預科的學生擁有不少特權,他們還未意識到特權的存在,其實旨在培養他們的責任感。他們被委派為學長,成為老師的助手,甚至協助老師批改測驗卷。這一方面可減輕老師的教學重擔,另一方面又讓他們學會認真盡責地執行任務。生動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的幫助更大,他們不用再生吞硬記老師講授的內容,而是在老師的引導下自己尋求答案。這個學習的歷程教曉他們運用圖書館材料,並通過與老師討論達至自我學習。

怎樣去明白所學

接受小學教育的日子裏,高錕不但學會閱讀、寫字和計算,更有機會通過有趣的方法,探索更廣闊的知識,而且常常得到教師專心致志的指引,在同學間互相推動的良好氣氛下學習。他掌握了謹記大量資料、運用各種學習工具的技巧,但絕不是硬背死記,而是利用這些資料和工具,動腦筋解決問題。即使在大學裏,高錕的學習重點也只是如何利用工具,發掘更深更廣的知識,並且觸類旁通。他能將思想的羈絆減到最少,從而獨立思考。

在大學裏所學的知識,只有一小部分在工作上派上用場;在中學和大學裏所受的嚴格訓練,只是令他們學會怎樣學習。

因此教育必須有助於啟發學生的心靈,讓他們掌握追尋及運用知識的能力。而知識的傳授應有針對性,又能引起興趣。學校的能力測試及評估,不應只是要學生將課堂上所學原原本本的搬出來,而是要考量他們能否運用學過的新技能。

通過「教」去學

升上預科,許多同學都成為學校的得力助手,主要工作為照顧低年級的同學。當時高錕沒有想過這個責任背後的重要意義,後來回想,才醒覺這類活動有助培育他們成為富責任感的成年人,為將來進入社會作好準備。學校的確把學生當作成年人看待,而學生也很重視和喜愛自己的角色。

與同年齡的夥伴一起學習,對高錕來說是完全陌生的經驗,如果不是有盡責的老師,相信他一定會自我封閉於個人的小天地中。就記憶所及,從內地移居到香港而毫無適應上的問題,必定是老師和同學的扶持和互助,幫他度過困難的適應期。親切的氣氛、志同道合的新朋友,均對他的學業有莫大裨益。在充滿熱誠的老師的教導下、在與同學一起進行的各種課外活動中、在讓學生自由探索的學習環境裏,他的思想開始成形,自信心開始建立。

對背誦的看法

高錕認為語言能力的發展,需要經過一種不斷累積的過程,人類利用語言、引用前人的話,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向接收者傳達準確和具啟發性的訊息。語言刺激他們的思維,如果接收者本身也具有豐富的知識,更會聞一知十。因此,背誦也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他覺得對學生並無壞處。背誦的弊端,在於教師認為考試只有一個正確的答案。如果學生不事背誦,那才是災難。背誦是把有用的知識永遠嵌進腦袋的唯一方法。這麼一來,日後有需要時便可以立即把知識由腦裏提取出來。他深信背誦對他的一生起著重要的作用。

小結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高錕的理解是:「學以致用,是最令人快樂的一回事。」孔子的話給他莫大的啟發,促使他運用自己的思考,發揮對事物獨特的見解。是孔子的哲學,令他成為一名出色的工程師。

 

黃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