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高希均:台灣經濟躍升的奇跡〉,高希均教授分享了台灣經濟騰飛的經驗。本文他將會由政治角度剖析台灣當前的主要問題。
整理:唐楠、羅永富
我寫 〈「後台灣經驗」的困境與突破〉這篇文章的時候,是1995年,在那之前的數年,台灣的平均真實經濟增長率是7.8%,好得不能再好。但是,我已經看到了當中的負面影響。
民主政治的美麗和哀愁,我就從這裏開始講起。台灣的民主政治基本可以說是從1988年,蔣經國先生過世之後開始的。可是我要補充的是,當蔣經國先生主政的時候,台灣缺少民主,具體表現是:
- 不能挑戰反攻大陸這一觀點
- 不能批判蔣氏家族
- 不能成立反對黨
- 不准發行報紙
到了1987年,可以發行報紙了,解除了黨禁,基於人道的理由,台灣居民可以去大陸訪問了。
台灣民主面對的哀愁
1988年到1995年,經濟增長率非常高。但是在民主化的過程中,出現了我列出的這些相關的12個負面影響(見表三)。我們看這方面的時候,要以 Big Data 的思維去看,即是說,種種事物不是處於因果關係,而是相關的關係:12個相關事情,與民主化,可以說是同時發生的。在芸芸原因當中,第四個(立法延誤)與第五個(行政效率低)可以說是台灣民主的哀愁所在。
我們看現在的台灣政治,很多人會說馬英九先生的領導有問題。這個很對,可是一定要加一句話:領導者出現問題,絕大部分與立法院沒有盡責,又或是立院的杯葛也很有關係。美國是三權分立的,孫中山先生也提出過五權分立,簡單來說,就是凡是中央政府的政策,都必須要得到立法院(或是國會)的通過。行政院的種種政策(包括服貿、稅制改革等等),都必須有立院的通過才能實行。現在是一個政策,即使在政策面看來是可行的,每每一推出就遭到反對,而這應該已成了民主政治的常態。每次當我聽到美國有份量的人物在批評他們的民主政制的問題時,我就總覺得他們彷彿是在講台灣。第一,在國會內,永遠都是 deadlock;第二,就是媒體真的很自由--很多大陸到台灣的朋友都跟我說,他們最高興的就是晚上八時左右打開電視,看到有很多空間作政治上的對話--可是它也有很嚴重的問題。
2012年的時候,台灣的總統候選人有三位:馬英九先生、蔡英文女士、宋楚瑜先生。他們有三次電視辯論,每一次有兩個小時。假如有一位不知道任何總統候選人背景的人(讀者可假設就是一個懂中文的華人)聽他們辯論,我幾乎可以保證,他會認為那三個人是屬於同一個政黨,都是共產黨(全場笑)。為什麽?三個人都在拿下一代人的錢,來買這一代人的選票。換句話說,就是補貼加補貼, 保護加保護。
如今競選縣、市長的候選人(編按:高教授演講的時候,九合一選舉完成了不久),國民黨也好,民進黨也好,無黨派也好,超黨派也好,沒有一個敢說選上之後,要減少老人津貼,要減少免費午餐,要減少任何的福利。所以我很擔心,民主政治會一步步陷入這種大家不願意也不可能作出承擔的狀況。
對台灣未來非常重要的三個Friedman
我想在這裏講三位 Friedman 提出的經濟理論。 第一個是 Milton Friedman,他強調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a free lunch)。 我在1975年就此寫過一篇相關的文章,在台灣刊登出來後,也有一些贊成,但更多的是反對──包括蔣經國先生。他和我見面的時候說,學費提高的話,窮人家的孩子就上不了學。我就說,窮學生就給補貼,但是不窮的學生就不把他看成窮學生嘛。台灣的電費、水費、油價等等都算全世界很低的。任何領導人想要提高價格,人們就會說窮人不能活了,窮人沒有電、水、油了。不對的,少數窮人我們確實應該照顧他們,給他們津貼,給他們零用錢。可是剩餘的大多數人不是窮人,我們不應再給予不必要的補助。
有一家大公司,我不方便提出名字,因為電價便宜的關係,就省下了22億台幣。台灣有個島叫蘭嶼島,偏遠地區的電費要減,蘭嶼島電費全免。所以不論夏天冬天,去蘭嶼島,我們的冷氣機要24小時開着,而且門窗也開着,否則就辜負政府的好意啊。它既然給你免費的電,你不用就對不起她了。所以「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句話包含了很重要的經濟理論——就是機會成本吧。如果政府花了十億在不需要補貼的地方,那麼這十億就不能用在更需要幫助的地方。
第二個 Benjamin M. Friedman,哈佛大學經濟教授。他寫過一本書叫 Moral Consequences of Economic Growth,翻譯過來是經濟成長的道德後果。看了標題,我以為他會寫經濟增長後,富人怎樣揮霍資源,富人怎樣製造污染,貧富差距有多麼大。
結果我讀了這本書之後,大感驚奇。他說,經濟成長的確會造成我剛才說的後果,但是沒有經濟增長的道德後果,比經濟增長造成的後果糟糕多了——人們會貧窮、剽竊;人們會沒有教育,人們會生病,這些就是道德上的後果。所以以道德後果來說,是有經濟增長比沒有增長要更好。從那以後,我才敢大聲地說,一個國家要發展最重要的是經濟,第二是教育,第三看國情,可能是科學,可能是民主。但是前兩項不會變。
我在跟大學生演講的時候經常說一句話做開頭:我一生研究經濟,最關心的是教育,最嚮往的是和平,最盼望的是中華民族,大陸、台灣、香港能夠建立真正的文明社會。
第三個 Friedman 是 Thomas L. Freidman,他說經濟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是中國。全球化就是沒有邊疆,它打破了資金、人力、資訊、商品和服務範圍的局限。
開放的社會是任何一個國家向前走的必需
競爭力大師 Michael Porter 到台灣及中國大陸演講的時候,說美國是世界上最有競爭力的國家,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是最開放的國家。他這句話了不起,他不說美國已經相當開放,而是說相對於其他國家,美國是最開放的。開放度美國排第一,歐洲等國其次,日本就是遠遠落後。日本經濟在1980年被認為是全球第一只是曇花一現,原因就是它不夠開放。Japan is number one 與 Japan as number one 是有分別的(編按:著名學者傅高義 Ezra Vogel 曾撰寫 Japan as Number One: Lessons for America,是十分有影響力的名作)。美國當然也有他的限制,但他在很多方面——尤其是對於外來人方面——都是相當開放的。
每一次我在台灣可以在公開場合講話的時候,都會說起,台灣這樣民主自由開放的地方,卻在對大陸學生到台灣讀書施加了很多不合理的規定,那樣北大、清華的學生肯定會選擇香港,哪會來台灣?這些限制包括:第一,大陸大學生不能拿獎學金,以免跟當地學生產生競爭,以前還不允許在台灣買健康保險;第二,暑假不能在台灣打工,又是為免跟當地學生有競爭;第三,念完書之後不能參加本地考試;第四,念完書就要回大陸。全世界哪有地方像台灣這樣?這些限制規定說出來已讓人難為情。這些問題為什麼不能改變?都是在立法院內被阻礙了。現在才慢慢地變得有希望改進。
建立開放的社會,是任何一個國家向前走最有效的方法。這三個 Freidman,第一個說世界上沒有免費午餐;第二個說,沒有經濟政策,就會產生很多很多的後果;第三個,一方面說全球化,另一方面也道出媒體——這個需要我稍作補充——的問題,如內容娛樂化,容易受利益團體操縱等等。
民主政治的民主,當然有他們美麗的一面,如開放、自由等等,那是我們應該爭取的原因,因為那可以開放思想的空間。台灣有她的成就,也有她的問題,但機會總是存在的。在一個民主自由的社會裏,我們可以擁有及分享三件事情,第一是資訊,第二是財富,第三就是權力。民主制度,就是要使人分享,即使在當權的時候,有多少的名利,或是要如此行的。換句話說,不管你窮還是不窮,不管人有多少的知識,有多少的權力,人生最大的自我追求,就是分享,而這亦是人生最快樂的事情。謝謝大家。
(高希均論台灣經濟的躍升與困境之二,系列完)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