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米格25戰機投奔西方47年 貝倫科逝世終年76歲

西方對MiG-25的高空攔截性能極為驚懼,時人稱「MiG-25恐懼症」。為抗衡MiG-25,美國着力研發新一代戰機,包括F-14「雄貓」、F-15「鷹」、F-16「戰隼」,成為美蘇軍備競賽的一段插曲。

1976年駕駛米格25( MiG-25)戰機逃往日本,在北海道函館機場降落的前蘇聯隊飛行員貝倫科 (Viktor Belenko),已於今年9月24日去世,家人最近才公布他的死訊。11月20日,貝倫科之子施密特(Paul Schmidt)表示,貝倫科在美國伊利諾州羅斯巴德(Rosebud)的療養院因病去世,享年76歲。

西方曾有「MiG-25恐懼症」

貝倫科當年駕機叛逃日本,是冷戰時期的一件大事。此前,美西方都極為驚懼蘇聯MiG-25戰機的高空攔截性能,認為蘇聯掌握了美國還未成熟的耐熱金屬工藝,時人稱為「MiG-25恐懼症」。為了抗衡MiG-25,美國着力研發新一代戰機,包括F-14「雄貓」、F-15「鷹」、F-16「戰隼」,成為美蘇軍備競賽的一段插曲。

貝倫科1947年2月15 日生於前蘇聯高加索地區納爾奇克的工人家庭。因為喜歡飛行而報考軍事院校,以優異成積加入前蘇聯精銳的防空部隊。
貝倫科1947年2月15 日生於前蘇聯高加索地區納爾奇克的工人家庭。因為喜歡飛行而報考軍事院校,以優異成積加入前蘇聯精銳的防空部隊。

貝倫科1947 年 2 月 15 日生於前蘇聯高加索地區納爾奇克(Nalchik)的一個工人家庭。少年時求學過程順利,因為喜歡飛行而報考軍事院校,以優異成積加入前蘇聯精銳的防空部隊。

高空高速性能一時無兩

1960年後期,米高揚設計局研發新一代大型攔截戰機,1970年正式服役。新戰機採用雙垂尾、雙引擎設計,外型先進,震驚世界。這款戰機便是北約代號「狐蝠」(Foxbat)的MiG-25。前蘇聯國土遼闊,MiG-25攔截機配備先進雷達,可在20000米高空高速飛行(最高可達3馬赫),可有效保衛領空。
在MiG-25服役初期,貝倫科就入選為MiG-25的飛行員。不過,據說他個性耿直,與上司關係不睦,於是一紙調令被發配到堪察加半島,意味着升遷無望。不久,他決心叛逃,而堪察加半島離日本北海道不遠,勉強在MiG-25航程之內。

函館民用機場上降落的米格25戰機。(Facebook圖片)
函館民用機場上降落的米格25戰機。(Facebook圖片)

天上的禮物掉落北海道

1976年 9月6日,軍階中尉的貝倫科駕駛MiG-25P 戰鬥機,飛往日本。北海道的千歲基地立即派出F-4「幽靈」戰機升空攔截,結果追不上MiG-25的高速,可是貝倫科為了躲避F-4戰機攔截,耗費太多燃料,只能就近在北海道函館的民用機場降落,由於戰機速度太快,貝倫科駕駛的MiG-25P戰機必須繞函館機場3周來減速,在剩下燃油不多的情況下降落在機場,而且跑道距離不夠,最終衝出跑道在草地上滑行了100多米才停下。

貝倫科走下飛機之後,立即要求申請美國政治庇護。對美國來說,這無疑是天上掉下的禮物,可就近了解解MiG-25的構造,分析蘇聯的軍工與科技能力。 很快大批美國專家趕來檢查飛機,幾乎每一個螺絲都進行了材料分析。蘇聯政府向日本施加壓力,要求盡快交還MiG-25。日本人同意了,不過幾乎是以零件的形式,裝箱以船運送回,這令蘇聯感到十分惱火,但木已成舟,MiG-25的秘密已完全曝露。

米格25的衍生型米格31戰機,目前仍是俄羅斯的主力攔截機。(維基共享資源)
米格25的衍生型米格31戰機,目前仍是俄羅斯的主力攔截機。(維基共享資源)

秘密完全曝露無阻後繼機研發

西方很快掌握MiG-25的秘密,包括噴射引擎的紅外線特徵、武器系統、航空電子設備、雷達、結構材料等。有趣的是,美國工程師不懂得如何操作這些設備,他們在測試過程中還損壞了一些設備,不得不拿美國的同類零件替換,蘇聯人後來在雷達系統中,竟發現了美製的保險絲和電阻!
美國人也驚覺,MiG-25不是原本以為耐熱的鈦合金製造,只是不鏽鋼結構,儘管同樣能耐高溫,但是較重,需要更大的推力才能起飛。美國人研判,這導致MiG-25的航程不足。
MiG-25的雷達也給美國人留下了深刻印象,雷達設計有兩個波段,可以更好地防干擾。當時美國雷達還沒有這種功能,但是它的「防干擾」是建立在原件相當原始的基礎上,雷達採用真空管,而不是矽質電晶體。這讓美國人感到納悶:究竟是為了抗干擾,才刻意使用真空管,還是蘇聯根本不具備矽質電晶體的加工能力?
美國人的最終結論是, MiG-25確實是一款高速戰機,也確實能夠飛到2.8至3馬赫,但是這會嚴重削弱引擎的耐用性,可能一趟3馬赫飛行後,引擎就必須報廢。另外,它的轉彎性能很差,迴轉半徑非常大,而它的雷達雖然功率強,但是故障率也高。總之,美國人認為 MiG-25綜合性能不足,不是美國F-15戰機的對手。但是,前蘇聯並沒有因為MiG-25意外曝光而停止衍生機型的研發,其後繼為北約代號「捕狐犬」(Foxhound)的MiG-31戰機,飛行速度2.83馬赫,配備了先進的相控陣雷達,還安裝了可收放式紅外線搜尋追蹤器,目前也是俄羅斯的主力攔截戰機。

主角低調度餘生 港產片趁熱閙

至於貝倫科,美國國會1980年通過一項法案,給予貝倫科美國公民的身份。貝倫科後來改姓施密特,經常搬家,多住在美國中西部的小鎮。曾擔任政府機構的顧問。
冷戰結束後,他有時以嘉賓身份出現在航空展,並重新恢復貝倫科的姓氏,但他一直很低調,身體健康時以種植為生。

日本長谷村出品最早的米格25模型,包裝盒上的圖畫便是仿照函館機場的場景。(長谷村公司圖片)
日本長谷村出品最早的米格25模型,包裝盒上的圖畫便是仿照函館機場的場景。(長谷村公司圖片)

MiG-25降落函館機場的事件後,掀起一股「狐蝠」熱,日本長谷村(Hasegawa)公司迅速推出MiG-25模型;香港也在1977年推出一部諜戰劇情片《狐蝠》,由伊雷、亨利施露華主演,梁普智導演,屬「新浪潮」電影開山之作,片中貝倫科駕機叛逃日本的飛行片段,以當時的水準,拍得相當迫真。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