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應謙:社會須更信任年輕人

梁超然校長寄語年輕人「行動和創造,應比批判來得優先」。同時,青年工作者和校長亦應謙卑聆聽青年人聲音。

編按:以青年為本的民間智庫MWYO於11月30日(六)舉辦名為「傾城」的論壇,邀請城中知名學者及不同政見人士參加,主要探討時下青年人的處世方式及出路。主辦單位在首場座談會邀請了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朱順慈教授主持,馮應謙教授、社工復興運動成員白艾榮先生及慕光書院梁超然校長一起討論「在網絡影響下,青年工作何去何從」。

網絡機遇與挑戰並存

一開始,朱順慈教授提出青年在網絡世界中機遇與挑戰相連扣為引題,帶出網絡給予青年資訊的同時,亦暗藏危機,如色情與危險的內容、結識壞人,詐騙等等。從事十多年外展工作的白艾榮卻指出,如今成人眼中的網絡不應只有危險,對青年而言那是生活本身,是知識及真相的來源。他以反修例運動為例,青年人利用live(直播)得知現場真相,「當然有人說直播只是拍到部分內容。例如什麼只拍警察打人,不拍示威者那一面的事,但那畢竟都是事實,真正發生的事。」

白艾榮更提到,現實中所見所聞都未必是真相,然據他觀察青年在網上的發言更真心。對於線上線下分辨事件真偽方面的問題,他卻反問:「真相是否真的重要?」他批評人們常談「要將青年從網絡世界拉出來」,認為這是個過時的命題,「當所有人都使用網絡的時候,你不用,就是將自己收在山洞裏面。」

白艾榮一再強調:「真相是否真的重要?」
白艾榮一再強調:「真相是否真的重要?」

台下觀眾發問時提出在網絡中成人比年輕人更需要拯救,梁超然校長的親身經歷正應驗這個說法。梁校長本因使用網絡平台Instagram而備受學生歡迎。然而,在一次北京公幹的時候,於Instagram發布了一輯當地的照片,其中一張隱約寫着「毛主席萬歲」字眼,隨即引起網民批鬥,恨批出賣香港及年輕人。他形容自己形象如「汪精衛」般受盡指責,最後因為言論出現中傷其學生緣故,決定公開認錯,事件暫告一段落。經歷過這網絡風暴後,梁超然校長寄語年輕人「行動和創造,應比批判來得優先」。同時,青年工作者和校長亦應謙卑聆聽青年人聲音。

梁超然校長分享曾受網絡攻擊。
梁超然校長分享曾受網絡攻擊。

社會須賦予年輕人信任

對於從事青年人研究工作的馮應謙教授而言,他認為社會須更信任年輕人。馮回想當初接受有關「一帶一路」的研究項目,思想想後決定放手讓年輕人自由發揮,當時還受同事揶揄:「他們(年輕人)只會批評一帶一路」。結果,參與項目的年輕人竟決定親身去到一帶一路的國家哈薩克斯坦,結識當地校長及年輕人並拍攝影片。他們發現哈薩克斯坦同樣面對香港的問題──貧富懸殊及青年難以向上流。最後該影片於各大院校播放,馮教授深受感動,「這次經驗令自己對年輕人更有信心。」

馮應謙認為青年工作應以「共創」為方向。
馮應謙認為青年工作應以「共創」為方向。

除了信任年輕人之外,馮教授提出「共創」才是更好的青年工作方向。他憶述曾做一個有關禁毒的研究,希望透過年輕人的網上參與行為幫助他們戒毒。他透過社工認識了一位戴鼻環的女生,從而觸發他做個「有型」的網上青少年偶像,藉以吸引青年人前來對話。他研究發現從事青年工作應有跟青年人「共創」的理念,重視他們想法,而不只是用社工自己的角度去做教育。

朱順慈教授最後回答網民問題「當現實世界那麼危險,網絡上的危險仍是危險嗎?」她形容網絡原居民(digital-native)是”in water”了,如何認識網絡環境比只關注危險更重要。馮應謙補充,「其實青年人在打機的同時,不正是學習與人溝通嗎?」正如梁超然校長所言「我們的確需要放下一些既有的前設和要求」,學習接納同學們的意見及表達方式。

MWYO《傾城》論壇系列:

史維、王維基、沈旭暉等對談:反修例風波持續,青年如何自處? 

民建聯區選大敗 曾鈺成輸得心服:最心痛有人歡呼

陳弘毅、袁彌昌、陳淑莊等對談:一國兩制逐漸消失,香港還有未來嗎?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