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以浤的象棋人生

馮老師一生從事教育工作,肯定課外活動的重要性。而一生與象棋為伍的馮老師,他的性格、個人生活取向,通過他的棋藝之道,如實反映出來。

在香港書展找到馮以浤的《象棋管窺》,把書買下來。說好先把書看完,才去找馮老師,談他的最新著作。

上一代人的細心:來到北角,該在港鐵站哪一個出口出來、沿着哪條馬路走、在哪一座大廈停下來便可找到他居住的單位,馮老師事前傳來的路線圖,指示清楚。

馮老師仍有喝下午茶的習慣,我們先吃茶點,再談棋藝。

《象棋管窺》書影。(作者提供圖片)
《象棋管窺》書影。(作者提供圖片)

從棋鐘說起

年過85,馮老師沒有停下來,繼續寫作。下棋下了超過80年(馮老師在自序說6歲開始與人對局),1966年,年紀輕輕的馮以浤,參加奧賽,下的正是電視劇《后翼棄兵》(Queen’s Gambit)所講的國際象棋。

棋手每移動棋子,必按一下「棋鐘」。

馮老師說:「百多年前,沒有棋鐘。下棋,沒有時間限制。1851年在倫敦的象棋大賽,有棋手用了140分鐘下一步棋。有人想到要限制下棋時間,遂有『連體棋鐘』出現。」

「比賽講公平,瑞士制(Swiss System):積分循環制,定好比賽次數,參賽者賽足全場,初期是強對弱,然後是強對強、弱對弱。」

「棋手分等級,用等級分(Elo Rating),這是由美籍匈牙利物理學者Arpad Elo在1930年代提議出來的。」

按照等級分排名,出現在《后翼棄兵》的女棋手Beth Harmon,一定是世界排名前幾名的了。

馮老師說:「根據2020年10月的公開組世界排名,100名內的只有一名女性。」

「電視劇的高手過招,美國棋王對蘇聯棋王,現實世界也是有的,那就是美國天才棋王Bobby Fischer,1972年在冰島,對世界棋王蘇聯Boris Spassky,那可算是世紀之戰。結果:Fischer以12.5對8.5勝出。」

Bobby Fischer。
Bobby Fischer。

宋人愛下棋

馮以浤在《中國象棋的起源和演進》,指出中國象棋到了宋代,開始有了今天我們所見的象棋面貌。有一棋子,上面刻有「象」一字,是宋徽宗的瘦金體。

北宋詞人李清照(1084年至1155年)精於棋藝,她所講的「慧則通,通則無所不達。專則精,精則無所不妙……博弈之事」,說那是「棋道」,亦是說做人的道理。

馮老師問:「你可知道,寫武俠小說的梁羽生,喜歡捉象棋?1955年,他以記者身分,報道當時在廣州舉行的一場省港象棋大賽。」

當然不知道,倒記得他筆下的人物,有武功高強,也愛下象棋的。

「金庸不愛捉象棋,所以他筆下的人物,多是下圍棋,而不是象棋。」

金庸該不算圍棋高手,梁羽生象棋功力該勝金庸一籌。

「圍棋與象棋,兩種不同的棋藝,不好比較。」

馮老師說算是懂國際象棋、中國象棋,卻不精於圍棋,所以很難探究圍棋之道。

印度象棋也有馬和象,都是行「日」和「田」的。中國象棋的「馬」跳「日」,有「撬馬腳」,象則有「塞象田」。

中國象棋,棋子數目隨着時代變遷而變得不同。卒/兵減少了,卻增加了士及炮,由一變成二。

宋朝已有「殘局」。馮老師向我展示文天祥自創的《玉層金鼎》,紅棋只剩在敵方底線的馬、己方底線的炮和帥,黑棋則有擺成一直線的將、士、車。

忘記問馮老師:「哪一方先行?會是和局,還是哪一方會勝出?」

2015年,在李超鵬校長位於堅道的畫廊介紹中國象棋的歷史,及後與兩位嘉賓(都是香港公開賽乙組棋手)同時對弈,結果一勝一和。
2015年,在李超鵬校長位於堅道的畫廊介紹中國象棋的歷史,及後與兩位嘉賓(都是香港公開賽乙組棋手)同時對弈,結果一勝一和。

麻將,象棋

馮以浤在《象棋管窺》談中國象棋、國際象棋,也有提到「麻將」、「天九」、「橋牌」。

馮老師說:「作為一種遊戲,麻將遠比象棋受市民大眾歡迎。」

「我們活在世上,一生都受着運氣的影響。搓麻將讓我們學會如何與人相處、如何在厄運時保持不失、如何在好運時擴展所得……」

馮老師認為「麻雀比較接近現實,比較貼地的遊戲」,「象棋則是一種極度理想化的遊戲」。

在學校,不好推動「搓麻將遊戲」,卻可以「推動象棋活動」。「通過與人對弈,我們會學到一些處世之道,如高膽遠矚、全盤考慮、小心謹慎、常懷希望等。」

馮老師一生從事教育工作,肯定課外活動的重要性。而一生與象棋為伍的馮老師,他的性格、個人生活取向,通過他的棋藝之道,如實反映出來。

「研究顯示,弈棋有助於開發青少年的智力,促進他們的學習能力……增強他們的自我觀和自信心。」

馮老師退休後,拿出一部分退休金,捐贈母校,用來資助同學參加有意義的課外活動。

80歲那年,馮老師自資出版回憶錄,書封面,由他的妻子張曼儀用毛筆,題上「小河淌水」4個字。

在序言中,馮老師「希望『小河淌水』帶來出的是一份『寧靜而致遠,淡泊以明志』的心態,展示的是一些『自立立人,自達達人』的行為」。

懂得弈棋之道的馮老師,他寫在《小河淌水》一書封底的「世事不如棋,棋不如人生」,說出「活在當下」比什麼都好。

《小河淌水》書影。(作者提供圖片)
《小河淌水》書影。(作者提供圖片)

左起:簡懷穗(1964年全國國象冠軍;1971-73年3屆香港國象冠軍;1990年應邀參加全國3種棋六人大賽,獲總冠軍,成績優於其他5位:圍棋陳祖德、聶衛平,中象胡榮華、李來群,國象劉文哲等大師)、馮以浤、陳平遠(曾任香港國象總會及圍棋總會會長)、林定波(曾任香港國象總會及中象總會會長)。
左起:簡懷穗(1964年全國國象冠軍;1971-73年3屆香港國象冠軍;1990年應邀參加全國3種棋六人大賽,獲總冠軍,成績優於其他5位:圍棋陳祖德、聶衛平,中象胡榮華、李來群,國象劉文哲等大師)、馮以浤、陳平遠(曾任香港國象總會及圍棋總會會長)、林定波(曾任香港國象總會及中象總會會長)。

原刊於《星島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綜合轉載,題為編輯擬。

張灼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