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加:天才畫家畢加索誕生地

畢加索之名如雷貫耳,對我來說,他是西方近代最偉大的畫家。以前看過他的畫作,印象最深的是他將男男女女的身體各部分解構,然後(好像) 十分凌亂地砌在一起。

2019年6月13日(星期四)

昨夜睡得極差。睡房不大,睡床也太小了,只是一張一個半人的床而已,兩個人睡在一起, 十分擠迫;其次, 四樓是最高的一層,日間太陽高照下,十分燠熱,尤其在晚上後,石牆發出熱量,樓宇內變得蒸籠一樣。但午夜過後,熱量漸散,變涼很多,只有17-18℃;上半夜,一定要開窗戶,下半夜,又要關窗戶,這樣睡睡醒醒,煎熬整個晚上。溫度是18-24℃,部分陰霾,濕度升高至67%,顯然是接近地中海的緣故了。

起床驚覺香港已成「底線政治」

早上看新聞,昨天香港發生警民大衝突。原本林鄭準備立法會通過「送中」條例二讀,但示威者包圍立法會及政總,令金鐘一帶交通癱瘓,警方共放射了150多枚催淚彈及20多枚布袋彈,立法會會議被迫取消。6月9日港人100萬人示威遊行後,林鄭悍然宣布6月12日立法會會議照常舉行,輕視民意至此,實不可想像,這完全違反香港一向的「共識政治」的默契,現在香港的市民和政府的社會契約徹底改變,變成了「底線政治」。

直布羅陀不愛西班牙 愛英國

約中午12:15 出外,首先去Tourist Information Office,取一張城市街道圖。看地圖,民宿是在城市東北角,然後向西南沿着一條大街(Victoria)行20分鐘左右就到舊城區的名勝古蹟區;地中海在南,大概再多行15分鐘左右,就到海邊了。海邊是一個碼頭及避風塘,沿邊是一個延綿數百公尺的廣場及行人道,避風塘內泊滿了遊艇。

問Tourist Information Office的職員去「直布羅陀」(Gibraltar)公共巴士時間表,他說乘巴士前往,歷時四小時,那來回就八小時了,趕不及一日內來回。不過,另有一天遊的導賞團,價錢 €50一個人,早上七時出發,晚上六時回來。我和Anita商量一會,就決定買票。

直布羅陀位於地中海口,西班牙領土英國佔據了306年。在十八、十九世紀極具戰略意義,當時英國是海上霸權,可說手握地中海內的國家的戰略油咽喉,它的面積只是幾平方公里,僅比油尖旺區稍大,人口只有3萬多。直布羅陀市民的多次公投,都選擇留作英國殖民地,西班牙也莫之奈何,但在英西關係史上,始終是一條刺。不過,近年來巴塞隆拿的獨立問題,在西班牙的內政是頭等重要的問題,相對來說直布羅陀是極少的問題了。在政治學上有一條「兩個民主國家永不會發生戰爭」的定理,相信這個問題是不會引起兩國衝突的。

友人當年為自己惡補西洋繪畫史

我們出外第一個參觀地點是「畢加索博物館」(Museo Picasso Malaga)。離開International Tourist Office後,大約行十分鐘直到,是一座二層高並不大的白色樓房,門前並不顯眼,一道羅馬式圓拱型的鐵門,遊客經過時,容易走漏眼。內進是一個庭院,有指示牌引導遊客的參觀次序,我估計約有11或12室左右,每一間室約是一個坐40多人的班房,每一室人流如湧,幾乎每一張畫前都是站滿了人。

攝於畢加索博物館門牌前。
攝於畢加索博物館門牌前。

在所有的藝術領域中,對音樂及繪畫我是最為缺乏欣賞能力的,我較為擅長欣賞的藝術領域是文學及電影。在文學方面,自少年時期,即對五四時代的作者群有興趣,在初中時期,曾閱覽魯迅全集;在大學時期,對俄國時代的作家如托爾斯泰、屠格涅夫及杜爾妥夫斯基的作品也讀過不少。至於電影,在初中時代,曾對其藝術形式作過研究,也曾讀過The Art of Cinema之類的書。在60年代末中學時代,我參加了由林年同及羅卡等人創立的「大影會」,因此,對於”Cinema as an Art Form”,我也可算略有認識。在繪畫方面我唯一受過的「教育」,是在巴黎。大約在1978年的夏天,巴黎遊學生涯告一段落,我和Anita決定回港工作了。當時在巴黎有一個畫家朋友(相信他現在仍住在巴黎),他知道我們將會離開巴黎,自願陪我們去羅浮宮參觀收藏品,當我們的導賞員。他一連陪了我們三天,差不多令我們在三天之內上了一堂西洋繪畫史。至今,我唯一西方繪畫史的知識來源就是這位朋友的講解,今天仍對他十分感激。

可惜的是,時隔多年,記憶模糊,此外自己當時傾向於conceptual thinking遠多於visual art,聽的時候吸收並不多,唯一記得的是他解釋文藝復興時期大師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的名畫蒙羅麗莎(Mona Lisa)(成於1503-1506)的特色。

根據他的解釋,文藝復興前的中世紀的畫作都以《聖經》為題材,如耶穌受難及聖母聖子等;另方面是畫內只有二度空間(two dimensional),即是說畫作只是平面的,人物構圖十分呆滯,因此如果第一個畫家能引入空間概念──亦即第三維度的觀念,實是驚天動地的創新,達芬奇不但有第三維度的觀念,而且更引入了「流動」的概念,在「蒙羅麗莎」的右手邊,有一條彎曲的河流;在她左手邊,有一座橋,下面是溪澗,可以推測的是蒙羅麗莎的背後,正是一條流河流向下面的山谷,給人們「動」的感覺。朋友的解釋十分令人信服。

畢加索的畫作。
畢加索的畫作。

西方近代最偉大的畫家

畢加索之名如雷貫耳,對我來說,他是西方近代最偉大的畫家。以前看過他的畫作,印象最深的是他將男男女女的身體各部分解構,然後(好像) 十分凌亂地砌在一起,看起來是將各種機械零件亂放在不同地方一樣。這是他的立體主義(Cubism)的作品,另一種則是所謂「超現實主義」( Surrealism )的作品,印象最深的一幅,是一個鐘錶,軟綿綿地貼垂在一張書桌上,像一堆棉花一樣。除此之外,只是零零星星的知識。直至看了這個展覽的介紹,我才知道,畢加索除了畫作外,他還是雕塑家、劇作家、舞台設計家、陶瓷造型家等。事實上,畢加索雖出生在Malaga,但他十歲那時已經搬往別處,他十歲往Coruna,14歲往巴塞隆拿,16歲往馬德里, 20歲首次去巴黎──當時的歐洲藝術之都。不斷搬遷的原因,是因為他的父親自細就看到畢氏的藝術天份,一心想栽培他成材,不斷追求各師或各校的教育,後來亦證明她父親的心血並沒有白費。

這個博物館規模很大,博物館的介紹說這裏收藏了他從1821-1972的作品,但是在我參觀的當天,我們所看到的作品,似乎絕大多數是早年的作品,特別很多都是素描,都是他少年時代的練習作品。除了在最後的兩間房間展出了他後期的作品,特別他賴以成名的立體主義及超現實主義的油畫作品。我的總體印象是十分濃艷的色彩,表現了極其震撼的力量;另外是男男女女人身肉體的解構,人們只能驚異於他的超乎常人的想像力及創造力。

忘形品嚐意大利

離開博物館後,去參觀馬市的大教堂,參觀費用€6,不過長者減€0.5,只須€5.5,博物館似乎太吝嗇了。這座教堂相差Cordoba及Sevilla之大教堂遠甚;但入內後,仍覺雄偉。參觀費用包括audio設備,有詳細介紹。之後我們經過數條大街,逕自往海邊走走。此時,應來陣陣海風,頗有涼陣陣之感,海旁廣場甚大,不少遊人在閒蕩,沿着避風塘,都是排列着餐館及咖啡館,也有不少服裝及紀念品店。我們揀了一間意大利餐館,因為肚餓,一時忘形,叫了太多食物:二份炸海鮮(內有炸蝦、魚、魷魚等)、一份海鮮飯,二份素菜湯,一盤沙律,吃剩下一半,要打包回去,迄今吃了最貴的一頓餐:€57。

地中海碼頭走廊。
地中海碼頭走廊。

馬拉加大教堂。
馬拉加大教堂。

旅遊、思考、人生續編──重遊西班牙和法國之十八

系列上一篇:

深夜抵馬拉加 險不能入住民宿

王耀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