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化騰在講述過他創辦騰訊的歷史,與中國互聯網創新的大形勢後,他與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訪問教授張力奮博士展開了精彩的對談。張力奮在傳媒界大有來頭,出身自復旦大學新聞系的他,為FT中文網前任總編輯及FT中文網榮譽創刊總編輯。於2003年創立FT中文網前,曾於英國廣播公司(BBC)工作10年,歷任助理製作人、國際台中文節目資深製作人、新聞節目製作資深培訓師、中文節目新聞時事主編,並於李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Leicester)獲大眾傳播博士學位,是國際知名的新聞界人物。現將是次對談的足本送上:
張:張力奮 馬:馬化騰
張:以前很多記者採訪你的時候,問你最喜歡的身份,你說是軟件工程師,現在你自己的看法是?
馬:我其實是軟件工程師中的產品經理,最終要決定產品的走向,把握對用戶體驗。所以我會花大量時間來用產品,尤其是最核心的微信、QQ、Email,我都會花很多的時間。我還找到好幾個bug,我這方面的能力還是很強的,這是我的本能習慣,也因此對於公司氛圍是可以帶動的。
要不停地當傻瓜
張:除了產品以外,在生活當中,作為一個用戶,你怎麼用,有沒有訣竅?
馬:沒有訣竅,要天天用,不斷地用,盡量找溝通的場景,慢慢地找到感覺。對於產品經理最重要的能力,就是把自己當成個傻瓜,你會發現問題,然後你就找到了原因。做一秒傻瓜,然後一秒之後你就會變成一個專業的人。
張:過去五年,一些歐美國家,尤其是美國的競爭對手,都可能有對中國開發者的評價,說中國學東西很快,在 copy 方面很有創意,你覺得中國的互聯網業是不是已經過了這五年了?
馬:首先應該說,美國在互聯網業的確是一個霸主,歐美的國家中,前十名基本都是美國。他們一做就是全球性,由數據庫系統、路由器芯片以至整個 IT 的核心還是美國領先。所以在這方面,大家都不在同一個起點。對於美國以外的國家來說,都是學習、copy 美國的模式,這幾乎是毫無疑問的。但是,來到一個國家的應用層面,由於文化、用戶選擇的不同,中國對於互聯網文化,是創造了很多東西。當中有一部分,美國還沒有中國走得快。從移動互聯網來說起,中國有6.5億網民,有5.6億是通過手機上網,美國才2.8億,滲透率60至70%,就滲透率來說中國是超越美國的。所以變成有很多新的東西,在中國,或是亞洲國家,mobile 化得更快,比如說微信的公眾賬號,我們看到 Facebook 其實也是在做。對我來說不是誰抄誰的問題,難的是誰能滿足用家的需求。
張:即是現在中國也有給美國抄襲了?
馬:對,現在開始有。
張:中國政府很重視互聯網,希望中國的經濟發展能夠由創新帶動。由政府來推動全民創業的話,你作為互聯網的生產者,怎麼看?
馬:一方面,如果中國能提供更多優惠的話,我相信對創業者來說是件好事。但另一方面,為了創業而創業,失敗率是很高的,創業者應打好基礎。
互聯網 要找痛點 做減法
張:你經常提到痛點,什麼是痛點?
馬:比如說,稅務和發票,你要住酒店,要開個發票,才能回去報銷,這就是痛點。能不能用微信掃一下,不用打印,在雲端來電子發票,從我的卡裏扣錢,兩分鐘後公司就能報銷呢?這樣我也不用搞什麼發票。這個就是案例。而你們也知道,國內刮發票中獎,搞得手很髒,中了幾塊錢怎麼領?這就是痛點。我能不能掃一下,立刻知道,原來我中了三號獎,我還可以嗆一下給我同事發紅包。
張:你曾提到互聯網要做減法,另外你還有一句話在新聞界說:我留半條命。用半條命生存的話,會是非常艱難的事情,到底是什麼意思?
馬:今年在深圳開的峰會,主持人說我們是半條命,因為我們做了很多減法,我們很多業務也是由合作夥伴做,要兼顧很多人。我想,半條命也不錯啊,可能更好,主持人就說,別人整條命跟你半條命搞在一塊。我們的策略,就是別人做的,由別人做,我們做的,由我們自己來做。最大的問題是,創業者和創始人心態,一個企業再大,還是缺乏創業者,很多業務要留給所有身家性命留在裏面的人,而不是讓自己下面的部門跟他死磕到底。我們以前做過,都失敗了,所以內部有員工說,那不是剝奪我們內部創新的機會嗎?我說沒辦法,要麼你想清楚,你出去做;要麼我們內部採取競爭的方式,比如遊戲開發,利潤的20%算你的成本,招的人多成本就大。
張:我記得幾年前,我曾經採訪過幾位跟你同業的同行,也是競爭者。他們說騰訊這個公司內部非常有秩序,以至於有時候不像美國矽谷的互聯網公司,覺得騰訊的策略並不是非常鼓勵競爭。但我注意到過去幾年當中,包括不管是國內國外的看法,市場似乎有改變這個印象。
馬:我不代表其他同行,這個行業也沒有先例。大家知道 MSN 曾是 QQ 最大的對手,它沒有任何限制,暢通無阻,但最終它死掉了。第一,他死掉不是我們打掉的,是沒有趕上社交網站潮流,它是被 Facebook 打掉的;第二,他們本土化沒做好,一改版,中文字體亂七八糟,盜號、安全這些本地經營不過關。聊天這塊,現在 QQ 好像辦公用,微信休閑。以前 MSN 辦公用,QQ 休閑用。微信的領域監管也是暢通的,更多的限制還是只跟內容、信息安全有關。
張:你對Google、Facebook、朱克伯格,對他們有什麼建議?
馬:我覺得世界很大!大家同場競技,我們一樣勝利,我們就是這麼過來的。本土的創始人和在外的跨國公司,這種競爭只要沒有資金的劣勢,現在中國資金很多,概率還是大的。
中國第一代領袖已經「太老了」
張:你怎麼看馬雲?
馬:今天不評論同行。我跟他私交非常好,也一起合作過,共同投資的公司就有五、六家,例如華誼兄弟。有競爭有合作是常態,不要太妖魔化,大家都十幾年了,當年亞馬遜、eBay 衝來中國,阿里巴巴還是很強,打敗了他們贏得了市場,這個毫無疑問,不能怪政府什麼的。
張:有種說法,就是中國第一代互聯網領袖已經不再年輕,對於互聯網原住民,他們都想知道你怎麼管理一個大公司,你怎樣面對你的用戶對年輕人的需求?
馬:有時候,其實你什麼都沒有做錯,錯就錯在你太老。我們最早看到 Snapchat,外國13到18歲小孩在用,我們高管裝了之後覺得好傻好無聊,看不到價值,只投了一點,後來漲得很快。我們副總去了美國看這個公司,就是海邊一個玻璃房,感覺一個石頭就把他們擊破了,那是家很小的公司。當時只有2,000萬美金,所以我們沒進去,然後現在遠遠超過我們想像,值百多億美金。所以現在很多投資人都回家問他們的孩子了,你們玩什麼呀,現在孩子們故意跟大人不一樣,中國很多孩子還在用 QQ,不用微信。這個不是技術的問題,是人性的問題,他們不想跟父母在同一個圈子,他們想分開。所以現在新的東西冒出來很多,對於一些新東西我們不能理解,但還是尊重,受歡迎還是有道理的。
張:微信改變了人與人,在家庭生活,甚至日常生活,都有不同方面,甚至我覺得我們已經成為了社交媒體的奴隸,例如我們吃飯,都在玩自己的手機,你怎麼看這個問題呢?
馬:確實對眼睛傷害很大,這一兩年我都在換眼鏡,而我的身體,包括頸椎也很難受(因為做低頭族嘛)。所以我未來期待可以接腦電波的,什麼直接傳過去。但是我們還是要正面看,你要成為控制它的主人,而不要被它控制,我們也會想怎麼幫用戶去掉些噪音。
張:你心中的英雄是誰,或者被誰影響最大?
馬:以前是想當天文物理學家,後來就想像愛因斯坦什麼的,能夠用自己的名字命名某一個基礎工具,後來發現沒有機會。現在這個領域,也有很多英雄,影響很深,比如喬布斯,他對產品的觀點很深,很多傑作,iOS 流暢度確實好很多。
欲涉足人工智能方面的開發
張:你最近正在讀什麼書?
馬:科幻小說,《三體》,劉慈欣最近那幾篇,非常有名。
張:你最近在玩什麼遊戲?
馬:手遊,我們自己 Apps 的遊戲。
張:你最想做而目前還沒有做的是什麼?
馬:跟人工智能有關的工作。例如說,未來希望電子設備更加智能,能像無人機飛一圈回來,可以幫你開路,可以當你的保鏢,這裏面結合了很多知識。
張:五年以後,2020年之後,騰訊和你會在哪裏?
馬:很多企業用我們的方案,做他們的方案,就像水和電一樣的基礎性,提供管道、材料去運作。
張:會不會從第五位變成第一位?
馬:永遠不要看這個市值變化,最重要看做這個事情是不是很有意義。
張:最後的問題,你今天第一次來港大,對港大同學說兩句說話?
馬:我覺得同學們有很多創新,也希望同學們還是要在走出社會之後要保持開放、陽光的心態,多學習,在社會上,有很多行業知識、社會知識、價值,要更加擁抱這個社會。不要好高騖遠,受挫就受不了,困難是一定有的,從來不會有人天生就會對你好,也不一定會永遠幸運,永遠會遇到問題。最後建議,多找幾個夥伴,比單槍匹馬好的多。
講者簡介
馬化騰,騰訊控股有限公司(HKG. 700)執行董事、董事會主席兼本公司行政總裁。馬氏於1993年取得深圳大學理學士學位,主修計算機及應用,為騰訊是主要創辦人之一,在創辦騰訊前,曾在深圳潤迅主管互聯網傳呼系統的研究開發工作。馬氏現為深圳市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及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整理:本社編輯部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