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花開不同賞,花落不同悲。
欲問相思處,花開花落時。
唐薛濤《春望词》
自甲午928風雲始,至今歷時兩個多月,香港掀起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敲響了沒落的喪鐘!悲劇的誕生(註1),其來有因。 任何壯烈的運動,終有落幕的一天。就在這起伏的瞬間,正是人們需要認真沉思、檢討與反省的時刻。佛家的《四聖諦》「苦集滅道」,就是教導人們如何面對人生的挑戰:人生本就充滿痛苦與煩惱(苦),所以必須要了解其成因與根源(集),然後積極地把它們消滅(滅),志心篤行地修行(道),方能成正果。同理,欲使香港脫困,當先三省吾身!
理想的追尋
對現實的不滿、追尋理想、致力創建烏托邦,是人類的天性,也是進步的原動力,年青人尤為嚮往,那是充滿革命熱情與創造力的年齡。「黃傘運動」,源自六四餘波,當年的憤怨,代代相傳,累積了四分一世紀,成就了今天的浪潮。每年「毋忘六四」的集會,儼然是民主人士的堅信禮。運動剛開始時,許多港人都在稱頌學生與民主人士的道德和勇氣,為創建未來更美好的香港,堅定地站出來,作出無私的貢獻,使人感動。目睹催淚彈鎮壓後,黃絲帶氣氛更瀰漫全城。可惜學子們盲目的衝動,佔中倉卒的決定, 從金鐘夜貓式地散播到旺角與銅鑼灣等繁盛區域,堵塞交通,日漸擾民,談判無效,激進日多,失去愛與和平的初衷,終而形勢逆轉,怨聲載道,民心盡失。原來的發起人目睹失控情狀,呼籲退場,但雙學與餘下的堅信份子,不識時務,仍頑強不退,稍有智慧的,都可預見其悲劇的下場 。香港如此繁榮福地,究竟為何淪落至此?
多難困境
所謂困境,就是當陷入兩難、三難、甚至多難,無法「全其美」,而出現矛盾衝突的無奈境況。而人們的取捨,往往決定於其感性的好惡,與深藏心內的價值觀。當面臨抉擇時,它權衡利害,指引着人們的行為。價值觀一旦成形,不易改變。但若遇上巨大的衝擊,也可隨「天地人、時勢位」而易轉。
自由、平等與公平的三難困境
在邏輯與哲學上,有所謂三難困境,是指一種特定的情形,有三種選擇,但任何一個選擇都是(或者看似)無法接受、或是不想要的。例如社會上不可能同時存在公平、自由及平等。在一個公平的社會裏,多勞者多得;而財富的擁有者在自由、不被干涉的社會裏,就有更強大的競爭力,並可能會選擇把財富留給下一代。這樣的社會不可能平等,因為有人出生,就比其他人更有資源和優勢。那應如何抉擇?(註2)所以,在自由民主的社會裏,要同時追求平等與公平,本身就充滿了矛盾。
言論真假的三難困境
又例如當政者在推行言論審查時:若被禁止的觀點是真確,則社會將被剝奪了容忍錯誤換取真理的機會;若禁止錯誤的觀點,若能被公開,反而會讓真理更明顯,說服大眾相信真確的道理;若是半真半假的觀點,它也包含了一部分可能被遺忘的真理,而這正是需要被再次發現,以期與其相牴觸的正確觀點重新整合,達致完整真理的目標。所以,有些港人在呼籲禁止立心不良的傳媒亂港,對當政者來說,是很難實行的。是非對錯,就只能依賴讀者的智慧去辨別,這並不完美,但亦是自由的可貴(註3)。
人格與品德之間的多難困境
同樣,個人的基本人格和品德之間亦有所衝突。例如在極權(或其他制度,包括民主)的統治下,個人的誠信、國家的支持和個人的智力水平。三者只能選其二,而不能兼得。當一個人,言而有信,並同時受到國家的器重,他的智力可能只是一般;當有人很聰明,而又得到政權的愛戴,他的誠信,應當受到懷疑;而誠實又有智慧的人,很多時不可能得到當權者的支持(註4)。這正是香港的從政者與民眾間,永遠解不開的矛盾。台灣的馬英九以廉潔治台,無論他曾多努力,今天,還是要黯然地面對無奈的現實、那醜惡的人性面。
正直與忠厚的矛盾
在中華智慧裏,對「正直者必不忠厚,忠厚者必不正直」(註5)的矛盾,同樣有着深刻的理解。因為正直的人,樹立綱常,匡扶世道;而忠厚的人涵養和平,培育根本。而激發天下禍端的人,大多是正直的人;而湪養天下禍患的人,正是因為忠厚的過錯,因為面對矛盾與衝突,他們往往因循與和稀泥!只有道德修為高超的聖人,才能兩者兼備,處事恰如其分。
註1:彭泓基,《悲劇的誕生——甲午928風雲,敲響了香港沒落的喪鐘?》,灼見名家網站。
註2:20世紀加拿大/美國實驗心理學家、認知科學家和科普作家 Steven Arthur Pinker 在他的著作《心智探奇》(The Blank Slate)中論述的「社會三難困境」。
註3:19世紀英國著名哲學家和經濟學家 John Stuart Mill,在其著作《論自由》(On Liberty)中主張自由言論不應被壓制,所提出的論點。
註4:現代斯洛維尼亞社會學家、哲學家、心理分析理論家與文化批判家 Slavoj Žižek,在其成名之作《意識形態的崇高客體》裏提出的例子。
註5:明呂坤原著,司馬哲編著,《呻吟語》,中國長安出版社。
香港陷多難困境系列二之一
明天預告:香港民主運動何處去?